這個是「人間」中的 「人間耍太極」
它不像著名的「太極」系列那種重量感和力度的表現.
它是像一羣在晨露下一班退休凡人,
亂中有序地耍出在大樹下耍出悠然自得.
從展覽中看到朱銘的變化,
作品如早期木雕 「玩沙的女孩」描繪他當時新婚太太玩沙的情懷
到 「人間」或著名的「太極」可以看出朱銘下手的一刀再雕不再隨形態上走,反而隨意而行.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曾說朱銘是從傳統作品走出來的新生命.
早期作品「郷土」是屬於台灣, 「太極」是中國, 而是次展覽的 「人間 」是屬於國際的
「人間系列」反映了朱給銘對俗世的觀察, 他往往能捉住神髓,
把眾生相用一個新的型態呈現眼前, 教人會心微笑
最後,不得不以《種活藝術種子—朱銘美學觀》一書中的靈性觀點來作結.
朱銘認為藝術不是學來的, 而是修來的
藝術家的修不一定是苦行, 生活舉凡新事物都可以藉以修習的對象.
朱銘以天地為師, 每晚進行各種思考, 保持纯真的心.
「非想一點記一點, 非學一樣做一樣, 得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
當種活了種子, 便是藝術佔據你的全部, 主宰你的行動, 而你脱胎換骨,
舉手投足便是藝術, 俗套束縛不了你
能擺脱材料限制, 此時即是隨心所欲的境界
想種出藝術種子即修行」朱銘
親愛的無明,妳提到朱銘對藝術和修行的講述,非常啟發! 藝術是修來的! 隨心所欲的境界是藝術家所嚮往~ 一切都朗朗在心中。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