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殘荷 – 吳冠中

冰雪殘荷

在2014年,
吳冠中的家人再把數十副畫作贈送給香港藝術館,
藝術館把數幅作品率先展覧,
而其中那1996年作的冰雪殘荷非常美,
一筆直聳入天,一筆水痕無聲,
一筆發狂刺心,一筆數寸彩鱗。
退後幾步遠看整個意境,
你彷彿看見畫家瘋狂的拼命地畫,
每一筆都是掙扎的叫喊直至荷屍亂纏,
血流披臉,頭骨皆折,揉而有聲,
形神悲壯得叫我透不過氣,
但最平衡那淒楚是荷屍上的一隻赤紅蜻蜓,
雙翼在空中展開,生命力依然,
為殘荷的淒美抹上一道情,是感動的。

在藝術家點語中,
吳冠中自己也憶述此意境
「那年月,殘荷無人收,直到冬天,凍成僵屍,
有依然站立的,有已經傾倒的。
冰天雪地中居然飛來紅蜻蜓,
以她身體的紅色來憑弔冤魂。
……………..
視覺刺激的強烈效果引發我創作欲望,
我從心底想作這幅冰雪殘荷。」

吳冠中所提及的那年月,
其實就是四人幫控制期間的一個隆冬。
而這幅作品他在其自傳「我負丹青」也有提過,
那時吳冠中長期住在北海的後門口,
當心情舒暢或鬱悶時都會到北海散步。
那天他裹着厚棉衣進入北海見水面早已冰凍三尺,
但高高矮矮枯殘的荷葉與枝條卻尙未被清理,
烏黑的身段像一羣挺立的木乃伊。
吳冠中心想齊白石畫了那麼多副殘荷,
但何嘗表現出悲壯的氣氛呢?
然後吳冠中想起羅丹的雕塑「加萊義民」,
強烈的慾望驅使吳在冰凍的荷屍上添上一隻凍成冰的蜻蜓。
可是當跟家人說出這構想後即遭到親友制止他作這幅畫。
最後,他並没有畫。

四人幫倒台後再相隔二十載,
那年月的意境一直纏繞心頭,
曾經一度以為那冰殘荷屍就是他自己的寫照,
而紅蜻蜓就比喻自己的心境,
在抑壓批判的氣氛下依舊抱着希望,
而吳冠中後期也描述
「冰凍殘荷塘,不速之客造訪,通紅身體,透明翅膀,帶來生機與希望。」

參考資料:
吳冠中 (2005)《我負丹青- 吳冠中自傳》第二章,頁198。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