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她

2015/01/img_6208.jpg

有次去欣賞吳冠中畫展,有一張吳冠中夫婦的照片,吳老先生在寫生,老夫人撐着拐丈為他打傘,他畫多久,她就站立多久,更恐怕天晴陰雲影響了吳冠中作畫。我女友看着照片,比我更熟吳冠中生平和其畫作的她為我介紹那著名夫唱婦隨的黃山照片。她說「好浪漫噢⋯ 」我說「不是呀,有些風,又太陽猛,頂着扶丈還要撐,辛苦夫人呢。」女友說「你不感動嗎?」我淡然地噢了聲。

不感動甚至有些負面感覺,直至讀過吳冠中筆下的「他與她」才感動得涙如雨下。在日軍打進來的1942年吳冠中在重慶沙坪壩的一大學任教,在那兒認識了成全他一生夢想的女子朱碧琴,也就是他的她。她的家人認為做藝術的人都沒什麼前途,所以反對二人的婚事。她在沒有理會家人的反對下,二人結為夫婦。半年後,吳冠中考獲了一個留學法國的機會。臨去法國前他特別想要一枚手錶,但他根本經濟拮据得連一枚手錶也負擔不了,倆口子最貴重的就只有朱碧琴母親送給女兒的嫁妝金鐲一隻。吳冠中想將手鐲賣了買手錶,她不捨告訴他那金鐲是假的,賣不了錢。可是吳冠中為了一枚手錶而發愁了好幾天。她看在心裡不忍,於是告訴他那金鐲是真的,拿去換枚手錶吧。然後又擔心他出國寒酸,被人排擠,她賣了自己件緞子夾襖換來幾根緊捎的毛線,日以繼夜地為他編織一件紅毛衣。既能保暧也希望能保平安。野心勃勃的他一心想在巴黎闖出名堂,然後接她去法國定居,可是讀了三年西方藝術,最後還是有感西方不屬於他,在決定回國與否的大事上,他寫信問她的意思,但她拿不定主意,只是希望他事業能如願。1950年,他回京在美術學院任教,可是遭到壓制,被迫畫年畫,宣傳畫,後來還被排擠出美術學院,調至建築系教繪畫。他不服氣,更加發𡚒作畫,為無從發表的畫終日埋頭地作,又將有限的工資花在作畫的材料上,寒假更自費去井岡山等地寫生,她開始不滿,甚至氣憤,他們已經有三個孩子,她擔負家庭安排,照顧他起居生活。但他只顧他的藝術。有次她孩子眼饞人家的的糖果,但她沒有多餘錢買給小孩,她心想他可以難為她,但不能難為他們的孩子。她告訴他:「不管你有多大本領,下世也不嫁你了⋯」他知道自己自私,心𥚃痛苦但還是愛藝術。

雙方隔閡大了,幸好她被調到搞美術資料工作而他也被調到新成立的藝術學院。從不過問他藝術的她這回細心地看他從法國帶回來的馬蒂斯(Henri Matisse ) 她不喜歡,對他的作品也不感興趣。但新的工作令她不得不向他請教。不消一兩年她已能分辨馬約(Maillol)和雷諾阿(Renoir) 所畫的胖祼體分別。此後,他上山作畫,她開始容忍了,他揹着油箱到深山,老林,邊疆寫生,她也跟着。她從不放心他一人去選境,但他又怕她跟着阻礙工作,有次他安頓她在旅店,可是她不安的等着,吃不下飯。當夜烏黑一片,他只可靠稀疏的路燈來辨認回旅館的道路。入旅店大口,有一黑影在等着。那是她,她一見他,得哭起來。第二天一早, 下着細雨,他去作畫,她撐起小小雨傘遮着他作畫。兩個老頭一起淋雨,數十年相伴,她深知勸阻是徒然的,只好一起在傘下由雨淋。畫了一個階段,要變動寫生地點,遷到山上。雨停下來了但輪到颳起大風來,畫架支不住,他幾乎哭了,她用雙手扶著畫架,兩個白頭,四手也涷僵了,這回其實是探她彌留的母親,心情不好受,他作畫期間,她內心是痛苦的。但在陪他淋雨,挨涷中沒有吐露她的心底話「還畫什麼畫呀!」

長年累月的作畫令他病了,在病床時得知以前一起遠赴法國的同學成名了,回國觀光得周總理上賓式的接見,他不甘心,索性從病床上爬起來作畫,她看在眼裏很揪心,多次勸他要養病多休息。但他說要死也死在畫架前。他像發瘋的推開她繼續作畫。
竟然,他的病敵不過他的瘋狂,肝炎慢慢地好。有夭他跟她說「我多擔心過不了這個冬天」她說「你胡扯什麼?你怎能先走? 我還要看你老掉牙的醜態」

她退休了,他已有名氣。如今他去寫生都得到人家接待,邀請,條件很好,她不用捱苦了。她有時找石頭當櫈,靜靜地看他作畫,用儍瓜機照他作畫的樣貌,幫他選景。有時她的意見會被採納。她會感到無比的驚喜。她終於窺見他的宇宙。她當年愛上他只因他是簡單的一個好人,從沒欣賞他的才華。從來也是活於兩個世界,如今終於行在同一道路上。

1991 年春天,她患了重病、他再也提不起勁作畫,有次他偷偷溜走去醫院探她,她先是驚訝,然後埋怨他沒通知子女就獨自出來令她擔心。剎那間他回想起自己拿了她的金鐲去換手錶,日常的磨擦,生活的負擔,如今他們倆老了,病了,牙也脫掉了。平日的她有寫日記的習慣,入院後,他幫她續寫,他為了她更寫下感人真實的「他與她」,他的結尾是這樣的「最後你成了嬰兒,我希望你永遠是我懷中的嬰兒,讓我可照顧你,你比我先走是你的福氣。」可是最後他還是比她先走一步,再過2年,她才隨他而去。

合上書,眼淚不由地從眼眶奪出,哭了數分鐘,感動了。她付出這麼多,終於有回報了,不是生活趨之穩健之喜,而是頑石終點頭,他終於愛她而不是藝術,抹走自私。真正的愛情從不是持久在花前月下,而是結果在風雨同舟,柴米油鹽間。

參考資料:
吳冠中 (2005)《我負丹青- 吳冠中自》,他與她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