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的的故事雖然說了一世紀,恐怕還沒說完。」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院長
當見識過最近由敦煌研究院和香港文化博物館合辨的敦煌說不完的故事後,對院長的一番說話自會深表贊同。此展覽展出120件關於敦煌石窟主體內容的展品,複製了3 個洞窟,一些佛像,佛教壁畫,展出古藏文經卷,敘利亞文聖經等。單是這一部分展品已涵蓋4至14 世紀,經歷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以至元朝等時代。這120件展品已集合古代文明,歷史,民族,建築,宗教,經濟,生活習慣等豐盛的元素。尚未計未展出或有侍保育的那些敦煌古蹟,可想像這個敦煌故事又真是尚未說完。
-
略說428號窟
此窟是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建築形為長方形殿堂窟,正中有彌勒菩薩像,交腳而坐。彌勒佛是佛教的未來佛,在佛教中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釋迦牟尼的弟子,於佛陀涅槃前已入㓕,在他去世前,佛陀預言他命終後,將往生到兜率天宮內院等待成佛。結果彌勒佛在天宮住滿四千歲,即人間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再降生人間,然後出家修道,於龍華樹下成佛。

彌勒菩薩像

在洞窟的左右壁上繪上本生的故事,右壁左起為毗楞竭梨王生,虔闍尼婆梨王本生,屍毗王本生,月光王本生,表現的內容都是䆁迦牟尼前生的事跡,宣楊佛教所倡導的忍辱犠牲精神。

本生故事

左壁的佛傳故事為出游四門,故事講太子婚後不好娛樂,頻思出家,國王十分憂慮,與諸神商議令太子出遊,以化散其出家之意,於是太子在君臣陪同下出宮游觀,出東門時見老人,出西門時見死人,出北門時見僧人,所見到的情景令太子更為凡人會生老病死而悲傷,從而更想出家。

出遊四國


-
略說220窟
此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保存了完好的初唐壁畫,並在前壁和右壁發現兩個貞觀十六年,即公元642年墨書題記。此窟的結構是覆斗頂形窟。

貞觀十六


滿天是佛


正壁有唐塑一佛二弟子,所塑的菩薩群像優美生動,服飾顯示出初唐的裝飾華麗,細膩而寧靜的藝術風格。

正壁的佛像和弟子

左壁所繪的是阿彌陀經變,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畫成的西方極樂世界圖。據說是西方淨土是無病無災無煩惱,無刀無兵,無奴婢,無欺屈,無飢渴,無王宮,無別役的極樂世界。經變由三部分組成,下段為地面,中段為水國,上段為空。在七寶池水平台上,西方三聖分別是阿彌陀佛端坐蓮台,觀音,大勢至菩薩侍立左右,凝神佇立,神志莊重。人物風貎神采極富唐代特色。天然變化令白色肌膚變為棕色,在歷史歲月中形成一種古樸。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變


阿彌陀佛端在蓮座, 歲月增添一份古樸


右壁是藥師經變,根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七身藥師佛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療生老病死之大藥王。

藥師經變

根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七身藥師佛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療生老病死之大藥王。畫面中央是蓮池,池中的寶台以琉璃鋪成,富麗繁華,台上一字排開的是藥師七佛在蓮台上。所謂藥師七佛是指東方有七個佛國,各有一佛,而不是七尊也是藥師佛,七佛的手印,頭光,衣飾及蓮座均不同。藥師信仰強調燃燈供養,此藥師經變也有這元秦。在七佛前有西域式燈輪及中原式燈樓。而且在唐代,燃燈供養並非藥師信仰獨有,也是佛教普通供養之一,在唐代僧俗在元節也會有大型燈會,所以燈輪也可說是當時社會生活體現

一部份的藥師經變

看到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了! 好感動!
我的義兄是專修藥師法門,他若看到藥師佛一定很開心!
讚Liked by 1 person
對!我初次看時也十分震撼!那時心唸心經一篇
讚Liked by 1 person
親愛的無明,妳真的好棒!! 感動~
讚Liked by 1 person
身為弟子,應該的。🙏🏻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