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了真是口味,性格,和生活閒情都會慢慢改變,有時連自己也意想不到,完全估自己唔到。家裏不曾認真煮食的我,竟然有天突發奇想要弄起茶葉蛋來。為何要弄茶葉蛋呢?原因不明。像觸電般想做就做,上網略略搜尋煮茶葉蛋的步驟和所需的食材。慢慢就開始為這動機不明的衝動而做準備。買蛋,茶葉,陳皮,玉桂條,八角,醬油等 。還要在廚櫃中找回適合用的鍋,絕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就是一份心情,即是講mood。 一場被紅色暴雨突襲的星期六就是待在家中實驗性煮蛋的好時機。由於弄茶葉蛋的難度不高,過程並没有我想像中的鷄手鴨腳,首先把蛋煮熟,然後放在冰水中降溫,再用鐡匙把蛋殻弄裂, 將蛋和所有材料一併煮,首5 分鐘是大火,其後轉中火煮30 分鐘,此時全屋已香氣四溢,可熄火把蛋放在鍋中泡浸5小時,為了讓茶葉蛋味道更濃更持久,我自作主張地往泡浸的蛋中倒進幾滴XO。 整屋的空氣也隨即多了一份酒意,酒和茶香柔柔的交織着,濃情化不開。
我沉在沙發中深深地呼吸着那份層次感,品嚐前再翻熱7分鐘。家𥚃煮的茶葉蛋並沒有像街上買的茶葉蛋般呈現茶色,而是象牙白的表面有利落不規則的裂紋。我特別喜愛那裂紋,像極陶瓷術語中的「開片」,意即瓷器釉面上的一道自然開裂現象。雖然外觀並不如街擋賣的茶葉蛋般深色,但吃下去的味道就絕對優勝,蛋白是柔滑而有彈性的,蛋黃帶有濃濃的茶香,入口溶化,酒精令所有味道更為突出,齒頰留香,那餘味渾然不散,百味交集。
吃着自家製的茶葉蛋,我自己不禁洋洋得意起來,把當下的感覺跟第一次品嚐茶葉蛋的記憶做個對照。那時大約五歳,外公每個下午三點都會到附近上海舖𥚃買2 顆茶葉蛋來,一顆他吃,一顆我自己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其實印象中我並不是太喜愛茶葉蛋,兒時的我常認為那是鹹的朱古力蛋,而那顆朱古力蛋就代表下午三時正,永遠準時,味道怪怪但不會餓壞。
記憶好微妙,穿過時間長廊變成歷史,有時思緖潛藏在某些物件上,像蝴蝶伏在石頭,自己不察覺的,那刻就幽幽地劃過眼前,帶有遺憾但有過喜悅,也令我想起梁祝的結幕。
随意,自然,简约,轻松又有点感性的文章。很喜欢。😊😊😊
讚Liked by 1 person
謝謝jean jean ❤️❤️❤️
讚讚
😊😊😊😊😊🌸🌸🌷🍀🌹🌻🌺🍁🍂🍀🌷🌹🌺🍁🌵🍄🌺🍄🍂🌿🌾🌵🌴🌴
讚讚
有趣,用上 English breakfast tea 就 ⋯ 👍
讚Liked by 1 person
加XO ! 是幾好吃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明明係煮食高手,果篇blog應該加埋呢篇入去。
讚Liked by 1 person
噓~ 煮🥚蛋乍咼
讚Liked by 1 person
茶葉蛋好高難度嫁
讚Liked by 1 person
難鬼
讚Liked by 1 person
WK上次話想整呀,你可以教佢🤣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