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這一詞其實幾寫實,家中的儍電腦有時會彈出注意訊息 ,提醒你「略過」還是「修服」。電腦盲的我必定選擇略過, 略過其實等如唔好煩我。生活很多時候也是略過,每天也略過這棵樹,略過巴士站,略過無數人。某日,我在誠品也略過一本書叫「路上觀察學入門」,由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合編而成,這個三人組合會細心觀察路上的事,如街上廣告,紅綠燈的一角,公寓居民生活又或是跟在狗後面所看到的景物。他們會用拍照,手繪,文字等方式紀錄下來然後從觀察再堆論出一些平凡人會略過的角度。赤瀨川原平在紀錄時笑說如果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話,大概也就是做他們類似的紀錄。哈哈~日本人就是這麼多奇想,既偏門但鑽深些又有些用處。
這本書是觀察學的經典,也是啟發了我開始慢慢去學習怎樣不略過生活。觀察可以說是好易入門,隨處也可觀察一番,在家上網可觀察,出街又可觀察,對象更是千變萬化,可以是人,天氣,地方,甚至乎公司營運方針,久而久之,觀察會變得更細微,更深入和更具思考反省的價值。於是出街看看樹又瞄瞄人,又會用手電拍下一些閒事,觀察未到家但肯定已達到了我拍故我在的境界。
我常常隨意拍和隨處觀察,除了挑戰iPhone 128g 的極限外,無可否認都會令生活添些趣味,尤其是去旅遊,一踏上新地方,更加瘋狂的我拍故我在。隨着觀察多了,周遭的事,看在眼𥚃多了份質感。
忘記那一個哲學家或誰家的想法,但我很認同,人類本身就是這個世界的過客,所以旅遊的日子更是一個過客在世界的某空間略過的時間。
超過十五年沒來星加坡的我,這趟就常試從數天的略過,盡量觀察停留,凝視,反省。可能我還是比較年青,或被工作文化薰陶,常常放眼未來,例如每年年尾我也要擇寫部門的未來方向,所以着眼點往往都從是否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
張瑪莉曾說一個人的處事態度可以從衣櫃看出,如果衣櫃亂七八糟,那麼那人的人生也是差不多。
間歇性衣櫃亂的我覺得好有道理,並經常警剔自己。
星加坡給我的感覺就像參觀一個井井有條的家,市內所有建築物由公共房屋到五星級酒店,外觀有顏色的色彩斑爛,現代化的建築在結構變化中帶點翠綠環保概念。我奇怪香港天氣又熱又濕,所以很多樓宇,道路都被濕度影響,泡出一層黃舊。星加坡位於亞熱帶,氣温和濕度都較我們高,但處處的建築物都像新的一樣。的士司機告訴我,那是因為星加坡政府立令所有樓宇每四年就得塗一塗色,每處每四年略略改善一下。這個「略略」並不太「略略」,有些「漸漸」的意思,每隔一回略略地整理一下,像一個複利率般,是一個投資,日子久了就見真章。
而這片真章,就在五十年間鋭變出來。我覺得星加坡最美的地方是城市規劃,像一個格局好齊全的衣櫃,放鞋的有為鞋而設的架,放呔的有自己的格子,購物有烏節路,盛載夢想的,有打造出來的濱海灣,歷史,藝術甚至科學有自己的博物館,特色文化的有小印度,China Town, 新興文化有Haji Lane。每個地方有自己一套,置身於美麗衣櫃中,一格一格地存在,不凌亂,不出界。香港的衣櫃有十八格,每格每樣有些,可以說是五臓俱全或是高山(概念豪宅)低谷(唐樓)共存一室,白底紅字的廣告吊牌又有一些特色。香港有些自然亂,星加坡就是一個連橡皮擦都擦得乾淨的乖女孩。
沒見十五年,星加坡的衣櫃多了些accessories, 一些有品味的點綴,那就是貫穿全市的公共藝術雕塑,由Regent Singapore 開始,有個Harmony Fountain,入夜有LED 燈光配合,結合出一股和諧。 St. Regis 入面有數個,如知名的 Reclining Woman, 在Robinsons 對出的有由星加坡著名雕塑家 Chong Fah Cheong 為SG 50而造的Budak Budak, 四個小朋友在一個富中國特色的大酲上玩耍, 他另外一個知名雕塑就是座落在星加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愛琴橋 Elgin Bridge 上的「河邊的人」。五個赤裸男孩,跳入河中游泳是描述星加坡的第一代孩子的體育活動。公共藝術雕塑真是數之不盡,看得出城市規劃者的心思。雕塑的本質好特別,像凝結一個時光。星加坡很聰明地用現代藝術手法去凝視自身的歷史。我自己猶深印象是China Town 的一個頭頂紅布的雕塑,那是第一代在星加坡幹苦活又獨身的三水婦人,他們稱為the builder of Singapore。第一代最底層的人得到當代社會深厚的尊重,是一個地方人格,一個重視文化,尊重自身歷史的態度。
另一個尊重歷史就是Orchard Road 的開端,有一條小徑名Emerald Hill Road, 是以前富有的Peranakan (非馬來人跟馬來人的後裔)聚居的地方。星加坡重建局保留了一整條小山徑,並把早期建築風格盡量還原,某些街鋪更改為有特色的小酒吧,是一種現代和從前結合。香港也有類似項目如雷生春,我自己好愛這種舊城活化。縱使味道跟歷史有些出入,舊瓶新酒總帶一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