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喜歡歷史,就一定要到大皇宫和臥佛寺旁的Museum Siam
那裏用高科技、多媒體與互動遊戲方式展現泰國人的由來。 由遠古時期開始倒敍,泰國怎樣沿湄南河發展,經歷各王朝競爭、西方文化進入泰國、到現代泰國人民的生活與信仰,剖說出泰國人的前世今生。 另一個值得去的就是唐人街金佛寺旁的唐人街歷史博物館。展館有模擬當年大船運人運貨去泰國的情形,加入燈光效果和片段令人更了解當時華人瓢流到異國的孤泊無助。
自有曼谷伊始就有曼谷唐人街。1782年,拉瑪一世(鄭信) 將首都遷至曼谷,當時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其中一條就是唐人街的三聘街,然後慢慢發展成華僑重要的商貿區。 曼谷的唐人街就是由三聘街、耀華力路和石龍軍路拼接而成,沿著湄南河發展下, 一直延伸至今日的唐人街。那純樸老舊街風情至今也保存不變。的士一轉入唐人街,時空像回帶到50, 60 年代的香港,路旁的建築充滿中國嶺南風格,潮汕風情的露台,樓上住宅、樓下舖頭。前舖後居的養活幾代人。華人就是那麼勤力克苦,舖頭關門就上樓休息,一早醒來就到樓下開舖。從前的人,一生就只是活在一堂樓梯之間。經營一家店鋪,就是經營一家庭,生意好的話,心血就能廷伸幾代。打工的賣的是勞力,又何嘗不是像商人一樣為了一瓦屋簷,一擔家庭,一囗暖飯。
在2017 的目光看,這三條老街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商店延壽於舊樓破瓦,路面凹陷不平,在路旁的小食攤,擺賣擋雜亂無序,但就繼續養起一瓦之下所有人。落後反而有情, 是保留昔日文化的功臣。
不過,泰國政府2016年開始在石龍軍路旁的石龍猜興建地鐵站,預計2018年完工,新地鐵站意味着唐人街變成一個物業金礦,發展商搶高地皮,以至這幾條老街在過去五年暴漲了20%。如今在唐人街住了幾代的華人都擔心並知道,終有一天時代會不留情地要他們離開。
所以問世間情為何物,能存活過百年的情在現今角度看已是十分難得,任何地方也有類似命運,發展往往是保育的宿敵,但如果發展的目標不盲目地朝向地價,而是真正的存活歷史賦予的地方特色,那麼速度會慢但持續發展可朔度甚高。當然不少財團的利益會受損,但平衡社會利益是一門政冶責任和藝術。泰國擁有獨特的文化色彩,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畢竟自1782 年起至今日,歷史是每個地方的禮物,問題是現代政治人怎麼去運用這份禮物。
不規則的擺攤子和街道旁的 7- 11 招牌,那街景彷若台灣的傳統市場!
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努力與勞力,或多或少都曾經帶給那些國家經濟和文化上的貢獻。 你對唐人街的觀察有心有情,讀來特別溫馨~ ^^
讚讚
多謝多謝,其實也像香港某些角落,真的在任何地方都看到華人影子,尤其上一代特別勤力。佩服~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