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上騙子

在泰國看見個綠得像玉的瓷器香薰爐,一見鍾情,買了兩台回家。初手的我,為了香薰爐而去買精油, 第一次是從泰國Amarin 商場一小舖買下十支不同味的精油,由於商埸不算旺,店主給了我一個折頭,完成那筆生意後,店主就收工回家了。第二次買精油是在馬來西亞,酒店搜尋再幫我去買。回港後,把精油倒在香薰爐上,燒的時候氣味香濃,但餘味就怪怪的。於是上網搜尋更多關於精油的資訊,如怎樣分辨真偽,精油怎樣提煉,精油的好處和壞處等。當對精油多些了解,就開始懷疑家內從馬來西亞買回來的精油是化學混合出來,不是純天然。
我直接WhatsApp去馬來西亞的供油商,訊息已讀不回。於是我就把提問公開在其公司的FB 帳號。不需 1小時, 負責人就從WhatsApp 撥號過來解釋其精油是用冷搾過程來提取出來,於是不能與其他牌子相比。我問有認證嗎,然後油商立即轉調敵意,說我故意扺毀他,看扁他的民族,過程有他講無我講,我想不用多説了,無客觀證據,口同鼻爭論無意思。最佳驗證是通過第三方的實驗室機構來證明,但驗一下都要HK$1500-2500 已超出我買精油的價值,盤算着,但又不忿氣。

我再次詳細閲讀其公司的FB,發現在評語欄中有數個顧客和我一樣提出相同的質詢,之前看不到,因為壞的評語被海量的評語覆蓋了,對於負評,他的處理手法是先認定顧客存心陷害,然後把顧客封鎖(滅聲)不清楚事件的讀者會以為他真的被陷害。另一個顧客也懷疑他的精油是假的,但由於退款條件太繁複,她把假精油丟了,油商回應,貨品已被購,隨得你。另一個顧客寫了千幾字,客觀評論為何她認為那些油不夠天然。油商並無回應,直接封鎖。有一個顧客就激烈許多,和油商對質,油商首先攻擊顧客意途,然後加入其他人支持油商的說法, 過程中顧客被人格攻擊,我看不過眼,也想加入,然而我也被㓕聲了 (mute) 我和那個被騙顧客像隔着玻璃,我看到她,想幫助她,和應她,但彼此說不出話來(被㓕聲了)

於是我化身成影子帳號,在每一個post 留言,攻擊其手法,當他一妖魔化我的時候,我就把他每一次攻擊他人的手法以相片上傳。又在其評分欄上寫出其產品造假的懷疑。當然不消三分鐘又被滅聲了。

來來回回最後都是會被滅聲,欲迫油商正視及回應應是把其產品送去化驗室驗證再憑實據找律師發信給負責人。所費和所消耗的時間也不少。化驗室員工初步證實是假的,電話𥚃那男生知道件事的來龍去脈後問道 「其實值唔值得呢」「你丟了那些油,不再幫襯就算了,化算很多」我說「對,所以有些人眼看不滿,沮喪,算了,移民吧,一了百了」只有儍人,蠢人還在固執着,爭扎着。

執意是每人皆有,尤其對自己的想法特別確定的時候。下次當你對一件事固執,可想像社會那羣被打壓的吶喊,你的反抗某程度上是他們的二重唱,分別只是在於對象不同,有些人面對政權,有些是老婆。單身容易些,看看自己荷包就可以,有能力就去馬。

img_7313

廣告

對「當遇上騙子」的想法

  1. 無明你好~
    我也有點精油的習慣,精油的效用非常好,理應是很好的天然物品,可惜被不如法的商人給濫用了。
    精油的純粹度可以聞嗅得出來 (除非味覺已經被汙染了… )。 真正的精油氣味柔和清淡,沒有太濃郁的香氣。 最好是有認識的廠商,可以信任,買起來比較安心。

    Liked by 1 person

    • 可能我已超越十級了,哈哈。最近,香港有個大叔他控告超市賣過期食品,超市反告大叔滋擾,連大叔家人都叫大叔放手,不要理超市的過期食品,因為這樣大叔被孤立了,他並無放棄,自己親身上庭指控超市不是⋯ 社會有很多聲音,覺得叔無聊,多此一舉。而忘記超市其實真的不該賣過期食品的重點。如果超市沒有一賣再賣,那麼根本大叔不會窮追猛打呢。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