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順緣

這事由幾年前看畢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的小說Siddhartha, 中文譯名 《悉達求道記》開始說起,那晚閲畢後,很想和朋友分享讀後感,交流一下。於是我打電話給我的老友,她在半睡中應着, 「唉~你都知我臨應考才讀書,嚴格來說,我是文盲來的,你告訴我的,我真的不懂,你自己上網玩啦⋯」

掛線後,我真的上網四處遊蕩。首先,去YouTube ,打入Siddhartha, 把所有關於Siddhartha 的視頻全都看了。然後, 開了個叫Anobii 的戸口,是個好書交流平台,平台會根據你喜愛的書籍找出有相同愛好這類書藉的朋友,這個書網後來沒落了, 而過程中我在那網也不太活躍,久而久之荒廢了。

就是在同一晚上,我在WordPress 開了個帳號,想了自己的名字很久,思前想後,又在書本Siddhartha 的影響下,決定「無明」就是我了,無明解作煩惱心,我為了想分享閲後感而煩惱, 本意就是由無明寫到無無明。

在WordPress 數年,一直都是自言自語, 有時我的老友記會去看看。對,就是文盲那個。她有個昏睡文字症,閲得多,她會直接昏睡,所以我唯一的關注者提議我少説話,多貼圖。

我有跟隨過她的建議,但最後口水太多,我又繼續自言自語。不知從那一篇文章起,我開始有了真正的關注者,即是關注文章的人不只是文盲朋友,而且連 「like 」也不再造馬了。那刻實在太興奮,像投遞進大海多年的信件,終於有回音了。

2017 年,很開心認識了幾位blog 朋友,大家定時文字交流着,從文字大家認識深了,隔着電腦屏幕,不同的平台,大家像朋友的聊着。不知見面會如何呢。於是,在2017 年,年尾的一天,我和其中一位blog 朋友見面了,我們談家庭,性格,生活,工作,冥想,等⋯

他把奧斯卡小姐寄給他的佛子行三十七頌和我分享,又分享冥想靜修的經驗樂趣。

今天,我開始閲讀佛子行三十七頌,讀至這句「依止何者罪過㓕,功德増如上弦月,勝善知識及自身,愛彼勝己佛子行」~ 修道順緣依止上師。

謝謝Francis 謝謝Lady Oscar, 及謝謝在WordPress認識的朋友,在每個放工的晚上,當沮喪疲累時,看到你們的留言,和文章,是逗人的,是餐後的一道甜點,情感渾然不散。

🙏🏻

廣告

虛妄之相

聽說今年的冬至會碰到350 年來罕見的天文景象, 土星會先移入摩羯座,幾個小時候太陽也會進入,呈現太陽和土星排成一列的現象,這種狀況在占星學上來看,是非常糟糕的星象,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我即時對照通勝,看看在2017 年 12 月22 日,是否真的諸事不宜。根據通勝,又發覺冬至這天不致於太差,起碼宜嫁娶,祭祀,不過就不宜開市,置產等⋯

雖然天文學說法跟通勝不太吻合,心理上兩者都會作參考,但絕對不會輸心理。因為如果有幫襯過紙紮鋪的話,會發覺舗頭紅白二事也會做的,很多時早上幫客戶跟進大妗姐之事宜,下一分鐘就繼續做紙紥公仔,為另一客戶作白事準備。花店也是類似運作,同一批白色百合,有些做婚禮花球,酒店花藝,有些又會作白事花圈,然後所有紅事,白事之花牌全部運上一車,紅白二事共冶一爐,百無禁忌。如果你忌的話,就是輸了給自己的認識。自己的認識可以説是感官資訊(informatics) 來型成,從世界給我們的資訊學回來,看,聽,聞,嚐,觸,所以我們會產生開心,不開心,恐懼,與焦躁。

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Lion

導演Garth Davis 的首部電影作品《Lion》,中文譯名 《漫漫回家路》改篇自暢銷自傳小說 《A Long Way Home》男主角Saroo 每年的5月22日都會慶祝自己的生日,然而其實這並不是自己真正的生日,5月22日是Saroo被發現的日子。

Saroo生於西印度一個村落,家中有一個大哥,二姐,和三哥, 他自己排行最細,爸爸拋妻棄子,養兒育女的重任就落在媽媽身上。Saroo 的媽媽以搬運磚頭為生,所以五歲的Saroo 會隨着三哥到街上執零錢幫補生計。由於太累,五歳的Saroo 在火車站的長椅睡著了。三哥叫Saroo在長椅休息,他獨自去執零錢之後回來會找他。可惜五歲的Saroo 因誤上火車而與家人失散,獨自流落加爾各答街頭,為逃過拐帶兒童的魔掌,小小的Saroo倚靠食客的棄置食物為生。幾經輾轉,他獲得了澳洲夫妻 John 和 Sue 收養。然而,他一直對家人念念不忘。

相隔二十五年後,他成為一個壯健,有教養而又有學識的年輕人,他決定要面對心靈上這一塊遺失的拼圖,尋找回家的路,希望與失散的家人重逢。每晚Saroo都在電腦前面,用Google Earth 去搜尋自己的出生地。經過5年的時間,他發現到一條火車軌從一個城市叫Kolkata 伸展出去,然後發現一座水塔,那似層相識的感覺令他全身顫抖,他反覆重看,然後他頗確認在記憶深處存在這一個水塔。2012年,寄養父母非常開明,支持他去順自己的心願走,尋找自己的根。 於是Saroo從澳洲飛往Khandwa ,沒有頭緒地遊蕩,走進無數的村落,穿過許多的巷,不停向自己的記憶印證,直至去到一條村落,他記起那塵土的氣味,舊式剎車系統的棘耳聲,人來人往碎碎的步伐。一名村民引他去一個老婦前。老婦不能置信,失散20 年的兒子就在眼前。Saroo 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部暢銷小說。故事真實動容。一年後 Saroo 帶着養母Sue去這村落。兩位母親相擁, 然後三人再擁在一起,養母Sue開始哭,她在一篇訪問憶道,那刻世界在轉,Saroo的親生母親跟她說,他現在是你的兒子,我把我兒子送給你,然後三人緊緊地擁在一起,全世界也靜了,Sue只聽到三人的呼吸聲。

Saroo往後每年也回到西印度探望家人,他用出書賺來的錢給親生母親買了間房子,每月寄家用給母親。而Saroo 就繼續住在澳洲,照顧養父母。生活在澳洲差不多30 年的Saroo, 還保留着養父母第一次見面送他的灰色小樹熊。

電影去到尾聲,我已涙流滿臉,整個故事簡單直接,卻有著樸實無華的魅力,動容的親情,恩情,母親感恩養母對兒子的照顧,養母感恩有這麼一個兒子,兒子感恩有這麼一個經歷令他認識世界,有能力回饋親母,照顧家人。在他們三人擁在一起的視頻上,像三顆靈魂在這生重遇。奇妙!彷彿宇宙之中,每事的發生會有其原因。

Movie: Lion ~ Real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