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好像天氣,有時晴天, 有時雨天,有時狂風雷暴。天氣會過的,今天暴雨,下夠雨後就會停。晴天重臨,然後又下雨。天氣和心境都可不停的輪廻。
在咖啡室,點了無糖咖啡, 一支手機,一枚隨身電,一份報紙,就是週日晴天的開始。副刊文化版今期專訪一對母女。那名媽媽為了照顧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女兒把工作辭退了。不難想像特殊兒童在社會是受盡歧視,因為早前新聞也有提及,在地鐡車廂內一名自閉症小孩踢到一名伯伯,兒童的媽媽連説八次對不起,伯伯依舊拍打那自閉症兒童,就算兒童的媽媽不斷解釋其兒子的特殊情況,也得不到體諒。甚至車廂內的三姑六婆,旁邊鶴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肆意指責兒童欺負伯伯。兒童的媽媽崩潰了。
報紙訪問了另一位媽媽,其女兒患有唐氏綜合症,也道出類似受委屈的經歴。特殊障礙女兒撘巴士,欲坐在一名婆婆旁邊,婆婆大聲嚷著「你不能坐在我旁,你坐另一邊」
為了令女兒尋回自信,她幫女兒報讀粵劇班,幸好觀眾的掌聲為持有障礙的女兒帶來鼓勵。 特定的粤劇造手也簡接幫助了女兒的骨骼發展,正常的唐氏綜合症病人在廿幾歲已開始背部彎曲,但其女兒今年三十九歲,因為勤練造手,骨骼退化問題不致太明顯。減少退化外,觀衆的熱情帶來特殊表演者難得的鼓勵。在後台看着的女兒的媽媽也享受着掌聲,彷彿比女兒更感動。
唐氐綜合症病人年長後的另一病徵就是步履不穏,於是媽媽又帶女兒去跑馬拉松,每日練習,令其步履穏健輕盈,對抗唐氏綜合症帶來的退化。年邁的媽媽,每天照顧着女兒的學習班,起居飲食。在女兒面前輕輕鬆鬆。鏡頭一轉,就不禁感慨起來。
「我不知可以照顧她多久」
相信這是所有特殊兒童媽媽的心聲。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就出現一部以探討自閉症兒童家庭為題的電影《黃金花》黃師奶(毛舜筠飾)和她丈夫(呂良偉飾)自閉症兒子(凌文龍飾)住在公共屋邨, 他們共同養育一名自閉症兒子。自閉症的病人內心是單純直接,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然後不客氣地表現出來。其實是那種對事件的怨憎惡愛感受是很原始的本質。每人皆有,只是我們學會了掩飾。我們的情緖也試過大發雷霆,經歷情緒低氣壓的心境,而自閉症的人所感受的鬱憤比我們所感受的大百倍。
所以情緒一低落時,自閉者的情緒表現會容易失控,抓傷身邊的人,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幸免。作為特殊兒童的父母比想像中艱難,簡單如過馬路,做父母的要用身體擋住小朋友,並盡量挨近欄杆,以防他突然闖出馬路發生意外。那種分分秒秒的繃緊狀態,所承受的生活壓力不足為外人道。每天都可以說是生活戰場。
電視劇的對白會說 「我不認命」
人生,真的可以不認命嗎?
有時處境不能控制,唯有控制心境。
要不,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對,令自己寸步難行。據社工講,有些個案,媽媽的確有想過幫個仔解脫!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放開和接受,才適應眼前的處境。
訪問進行在烈日下,媽媽語帶相關的問女兒「無論晴天,雨天,我們一直跑下去,好不好?」直率的女兒說「吓,講笑乍下華」
一個願意在晴天,雨天都義無反顧地陪你一直跑下去的人。其實除了媽媽,最親的家人。還會是誰呢?所以當我們這些「不特殊」的人,在情緒低落時,或面對其他人(工作/ 家庭)的燥鬱情緒。自己的情緒也被他人影響的時候,想想任何情緒都會過的,並視情緒天氣為生活道場,感恩自己的情緒會過的,也感恩他人的包容。
《黃金花》的導演陳大利說 「我覺得這些小朋友的父母,他們付出的愛是無條件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