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欣賞了一套非常好的日本戲《 日日是好日》 此片改编自森下典子著作《日日是好日-“茶”教给我的15件幸福事》
故事一開首講述典子(黑木華 飾)在20歲那年的春天,在無可無不可的心態下和表姊美智子(多部未華子飾)一起到茶道老師武田(樹木希林 飾)的茶室學習茶道。一入茶室,牌扁就寫着「日日是好日」
武田老師說這世界的事物分為兩大類,一是立即理解,二是無法立即理解的事物。無法理解的事物只要長時間接觸,就能漸漸了解。我想,這像人生一樣,格格不入的歩伐,自我迷失的慌惶,在種種豪無頭緖的事情上,不理解,日子也要過。這刻不理解,闖過了,有天自會漸漸明白。
茶道要從形式學起,因此武田老師逐步介紹茶道的所有繁複程序,例如抹茶具的布叫帛紗,帛紗的摺法,往茶碗倒水時動作要流暢,盡量發出少點倒水聲音。茶筅是打抹茶粉的那個掃子,茶杓是舀抹茶用。進房時要先踏左腳,一塊榻榻米必須走六步等。這些規矩就是形式,把形式做到位,基本功打好,有天自然心領神會,種種形式只是成為到彼岸的工具。
表姐美智子後來結婚了,就沒有再學茶道。只剩典子每星期在茶室不斷重複動作。 久而久之,典子的心開始靜下來,有日她能聽出倒熱水和倒冷水的細微分別,開始掌握到心無雜念而生其心,活在當下的精神。
在茶道學習的24年,由20 歲學到44歳,青春少艾的典子已步入成熟的中年。如每一個人,工作失敗有時,愛情失意有時,悲痛有時。致親逝去的悲痛是每人皆要面對的人生必修課,父親的逝世,令典子感受到人生的悲歡離合,點滴在心頭。她哭過,氣餒過,跌倒過,又站起來過,笑過,也堅持過。
人生的甜酸苦辣之間,茶道精神的帶領下,典子學過的點點滴滴連成一線,直心就是道場,此直心不是心直口快的直,所謂直心就是心不扭曲,没有波纹,念念都是平直的。念念是好的。 若以無處用心,無得失心,來做一切事,心處平凡中,就無分別心。日子也沒有分好與壞,沒有喜愛和厭惡。自然就是牌匾上的「日日是好日」。
原來人生的一切事,就是以「日日是好日」的精神侍奉。
我們的心境,快樂時很怏樂,失意時很消沉,怎能「日日是好日呢」?
關鍵在於自心,心態很穏的時候,就一切都是好的,不是硬要把不好的事也自我遊說作好,而是當遇到錯敗時,以無分別心去處事,一期一會,此錯此敗,此悲此痛,就在此時此刻,不會再來,因此怎樣也得竭盡全力地活在此刻中,就算是痛苦,是一杯苦茶,也要用心品嚐,才叫活在當下。武田老師說「每抹一次茶,無論是相同的家人抑或朋友,都要當成是最後一次。」
遇上人生的難時,不用解釋,不問因由,不去抱怨,做到最好,好也好,壞也好,直心不亂,不躁,不倒,寬心時開心,鬱意時承受,感受它,體會它。像一顆岩鹽溶入大海之中,就能成為大海,若一顆鹽排斥現實,永遠只是一顆鹽。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有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順意時是好的,順意時也是好的,就再沒有令你困擾的人和事。生活年年是好年,月月是好月,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念念是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