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尼卡

在 1937 年時西班牙因為左翼與右翼衝突而發生了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奏的西班牙內戰,率領右翼西班牙國民軍的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遭遇了政府軍頑強的抵抗,遲遲無法攻下西班牙北部的戰略要地巴斯克省(Basque)。

為了早日攻下巴斯克, 佛朗哥要求承認國民軍政府的納粹德國協助。 當時的納粹德國正試驗一種轟炸機, 能夠低空轟炸坦克車,再快速進攻,以摧毀防線的戰術。 於是軍政府就以巴斯克省中一個人數並不多也沒有設置防禦軍事的城市——格爾尼卡(Guernica)作測試。

4 月 26 日,德軍就地毯式轟炸了格爾尼卡,德軍一連轟炸了數個小時使得小鎮幾乎全毀,也造成當地百姓非常嚴重的傷亡。

當時人在法國的畢卡索,正好接受了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委託,為共和政府畫一幅將在巴黎萬國博覽會西班牙館展出的壁畫。聽到家鄉的悲慘的消息,畢卡索遂以此為主題,畫出了名作《格爾尼卡》,並以此譴責戰爭及法西斯主義。

這幅畫僅使用了黑色和白色,和廣泛的灰色油漆。畫的結構和三聯畫十分相似。畫的中央是一隻死去的馬和一位拿着燈的婦女。右邊是着火的房子和尖叫的女人。左邊是一隻公牛,一位婦女還有她死去的兒子。不過它也不是三聯畫,這幅畫是被排列成三角形的,而畫的核心是那死去的武士還有那頂點的燈。

二次大戰德軍佔領巴黎,畢卡索在畫室內閉門作畫,當年冬天,天氣嚴寒,德國大使送他一批燃料,卻被他拒絕,並回答:「西班牙人是永遠不會感到冷的。」臨走前大使看到一張格爾尼卡的照片,問畢卡索:「這是你畫的?」畢卡索回答:「不,是你們畫的!」

一個地方的何去何從,都是人民歷史的共業。在二戰時期,有人仰慕並支持納粹德軍的「功績」 。 同時有人為抱著淌血的孩子而哭得悲天憫人。 村上春樹曾說 「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現實世界常有人評擊以卵擊石帶來的滿地泥濘,然後妖魔化弱者為暴徒。在照妖鏡中,彷彿我們要退一步多了解為何,為何卵蛋要那麼冒死如歸的扺抗。

最近常想起在電視連續劇《星空奇遇記:新星空奇遇記》的一集中,皮尚魯上校被卡達西人用與《一九八四》相同的方法折磨。卡達西人用刑求強迫皮尚魯上校承認他看見五盞燈,但實際上只有四盞。皮尚魯上校勇敢地堅持事實真相。後來在皮尚魯上校逃出生天返回同伴身邊時,他再一次義正辭嚴地對卡達西人說「那有四盞燈!」不過當皮尚魯上校後來接受蔡典娜顧問的個別輔導時,他承認相信自己在最終肯定會看到五盞燈。這與《一九八四》中溫斯頓被逼供時不得不宣稱他看到五隻手指一樣(實際上也只有四隻)

希望香港依舊可以表達看到的四隻手指 。

廣告

對「格爾尼卡」的想法

  1. 其實政治讓人厭惡
    但是因為複雜的地緣及歷史
    好像我們又無從全面隔絕它
    面對它讓人厭惡
    卻也無法無動於衷
    確實兩難
    今日的香港現況
    值得台灣人深思,,,

    無明
    還好嗎?!

    Liked by 1 person

    • 親愛的Lu, 絕對值得台灣深思, 還好⋯ 謝謝Lu
      不想太涉及政治,但政治又的確影響日常生活, 現實世界。評論說香港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棋子♟(大家會不惜代價地互扯) 這點我倒十分相信。實在苦了百姓,願各人平安。

      Liked by 1 person

  2. 積非成是,三人成虎,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這一類的謬事。 卻又不得不承認,到最後「非」緩慢地演變成了普世價值,人們要走相反的路,更加困難…
    親愛的無明,大家都還好嗎?
    應該做的勢必要做,真理不是耍嘴皮的競技場,無論人類如何粉飾,真理不虛。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