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的我極度沉迷看電影,基本上除了太露骨的三級藝術片不看,鬼片不看。我甚麼電影也會抽空看。有時甚至走堂也會躲在電影院獨自看戲。
為人天生孤辟,特別響往獨個兒的時光。看畢電影就會到附近cafe喝咖啡,然後思考上回帶剛剛看過的電影。 (非常偽文青)為何說偽文青呢?因為一杯咖啡後,其實我已經把看過的戲忘掉了一半,再回家睡一覺,記憶只剩下片名。
有幾套戲我特別有印象,其中一套就是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劇情大概是五代十國期間,某國家的宮廷中喑藏一股風暴,大皇為了登上王位,謀害了為他生下大皇子的元配夫人,然後娶了鄰國公主作妻子(皇后)。皇后後來為大王生了兩位王子。
若干年後,皇上發現皇后跟元配所生的大皇子亂倫,於是下令太醫在皇后湯藥中下慢性毒藥。皇后每日感到暈眩,察覺了湯藥有毒,但為了不引起大皇懷疑,照喝不誤。
每日一毒湯下,皇后急謀報復,說服自己所生的二皇子元杰在重陽節賞花日,領後宮禁軍做反,企圖殺死大王。元配所出的太子則欲望沖心,與皇后有姦情也並不夠滿足,還和蔣太醫之女蔣嬋有私情,而蔣太醫的妻子其實就是大皇失蹤多年的前妻「元配夫人」,蔣嬋也是蔣太醫與「元配夫人」所生。故太子交往的其實是太子的同母異父的妹妹,但太子並不知情。
在重陽節時,蔣太醫一家被大皇派出的黑衣人追殺,元配夫人與蔣蟬被皇后設法救至宮廷,皇后在此時揭發真相,蔣嬋是太子的同母異父妹妹,蔣嬋之母就是大皇的元配,蔣嬋瘋狂奔出禁宮,其母追出,二人一同遭黑衣人殺害。二皇子元杰起兵攻打宮廷,全軍推進,甚至解決了埋伏於城門的黑衣人,砍斷了放置在菊花臺前的黃龍旗,一舉攻入皇宮。由於太子一早已把元杰謀反之意告知了大王,大王得以事先準備並埋伏大量禁衛軍而平定叛亂。二王子元杰被生擒,按法律,皇子謀反將遭處極刑。
另一方面,宮廷外大亂時,三皇子元成欲趁機奪權,動手刺殺太子,並率領數名武士逼宮,要脅大王下詔禪讓皇位給他。但三皇子的武士反被大王暗中埋伏的黑衣人解決。三王子因不服而企圖殺害大王,不過武藝不精而被大皇活活打死。一夜內,死傷枕藉,屍橫遍野,滿地鮮血,三位皇子之中死了兩個。
我印象至深就是這一幕,大皇依舊掌權,數萬名宦官則快速地進行宮殿內部的復原工作,前一幕還滿地的血腥,一瞬間變為太平氣象,如常舉行重陽晚宴,彷彿一切從來沒有發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想起2019年,7 月14 日的沙田新城市廣場。(關聯可從google 尋找)
烙印在我腦海的還有晚宴上的一幕,大皇決定不處罰二皇子,僅命二皇子每天負責伺候皇后服用毒藥。二皇子因自責而自刎身亡,皇后則極度傷心而大聲哀號,並打翻了濺有二王子鮮血的藥。
想深一層,其實皇上不是想迫死二皇子,因為二皇子死了,他和皇后就絕後,他只是欲以此手法來威迫兒子對自己順從,迫使他妥協於現實。皇上以為兒子會像其他宦官,甘願被奴役在威權制度下。萬萬也沒想到兒子以死作控訴,要迫他簡接而又親手地殺害母后,陷於終生不義,那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其精神與 “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有異曲同工之妙。二皇子自由了。離開了君王,他才是他自己。
滿城盡帶黃金甲除了美人,美景,大製作外,所描述的君王威權統治下,有3種人,1) 追求自由的人, 2) 奴才 3)一般百姓 (戲中較少觸及)
追求自由的人就是二皇子,價值和理念層面上與體制不同,堅決反抗。翻開歴史,文革期間,這類人會被攻撃成作惡者,被人套罪名、被迫死,被鬥死。對抗威權的是必死無疑。因為下埸通常都屬不幸, 很少人會加入對抗,因為恐懼, 威權也助大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人指出如果有更多的人能放下恐懼,堅持理念,威權也不敢太過任意妄為, 因為硬碰硬,兩者皆傷。大家怎麼去拿個平衡,彼此共存共榮,是威權和自由人的協調藝術,是理想派。現實上,威權有絕對的權力時,簡直采你都傻,見佛殺佛。
片中除了皇上,皇后,眾皇子,還有士兵,無論你是二皇子,三皇子,還是皇上的士兵,都得為了主人賣命,一聲下令,就要和自己的同胞展開毫無意義的廝殺。如果你拒绝,那就是違抗軍令,死路一條。那麼硬打一仗吧,刀劍無眼,戰死宮鬥內戰,最後也只是為主子賣命的奴才。 一仗功成萬骨枯,同袍死得的死,傷得的傷,假如獲勝,領功的是上司,不是幸存的跛手跛腳的奴才,上司說我永遠不會出賣你,其實已經出賣了你。那麼上司也不想出賣弟兄的,因為上司也是奴才一名,頂頭還有人,大奴才下令中奴才,然後中奴才下令小奴才。眾奴才只是有口難言,盡在不言中。
皇上雖然高高在上,傲視萬民,在任何歷史上,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假若二皇子真是戰勝了,君奴地位即時對掉,萬一二皇子成了王,皇上也只是戰敗的奴才。 在這宮鬥戲中,宮女出場大家一式一樣,一致的動作視覺上是和諧,其實是一隊失去靈魂的奴才,宮女萬一被皇上看上了,可以反抗嗎?一反抗,死! 被皇后發覺了?也是死! 所以來來去去賤命一條。
在君王的國度內,一定有人民的,此片很少觸及,但在人民的角度,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臣服可以帶來安樂生活的話,通常只盡己任,不多事,不內戰,生活好,不翻他盤,不算他賬,就可以了。生存就在一呼一吸間,繼續呼吸。
有人說君王體制下,人民,宦官(奴才) ,皇族,都是籠中鳥,不會不羈放縱愛自由。反抗當然要付出很大代價,為何有人偏愛自由呢?其實每人都想好好生存,在任何體制內,大家既是奴才,又是某人的女兒,兒子,丈夫。有時身不由己,大家明白的,但要存良心。因為果報不虛,因果自受。「滿城盡帶黃金甲」其實是改編自一個封建故事,能利用宮鬥故事把諷刺感加強,我相信張藝謀是用一個方法去透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