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相信這句說話,因為世上最難的事,就是堅持。 有時堅持不夠,最簡單的事也是一椿難事。 一天喝八杯水是好,但維持僅一天我就放棄了。 不要說在不同時份喝8 杯水的堅持,就算簡單如一早喝半杯暖水,我堅持到5 日, 第6 日,我投降了。 為了合理化自己的不再堅持, 我一邊換衣服準備上班的時候,一邊為自己辯解, 其實那半杯暖水並不重要,起床要重新煲水加熱也太費神, 上班途中急著找洗手間又十分煩擾。 於是一早喝半杯暖水變成絕響。

放棄很容易,堅持好困難,這點我很明白,從少我就是一個很容易放棄的鋼琴初學者和芭蕾舞初學者。 上了兩三堂,其他同學還興致㪍㪍地練習,我就放棄了。長大了,回首往事,本來對於自己容易放棄的心態還帶點慚愧,但自從很多政冶领䄂,也以「放棄很容易,堅持很困難」作為繼續留下「服務人民」的原因後,我就覺得孩童時代的放棄,起碼沒半點虛偽。

堅持是有重量,也是不能承受之輕。就算輕如鴻毛的每朝半杯暖水,也是難以承受的重。 堅持需要一種沉穩的忍耐,因為時間會考驗人的耐心和毅力。時間無情, 它像一名小偷,不經不覺細細碎碎地輾壓你的初心。令你質疑自己,日復一日的失望,正義總不來臨,善惡並非有報,有些晩上,看到星星在山上倔強地閃耀,但看不到前路,還會堅持嗎?

初心被擊倒時,我習慣頌一篇經,時間短的話內心颂一篇心經,有足夠時間就會把地藏經掏出,一字一句用心地唸。試過無數次唸至中途昏睡了,我就不和疲倦扺抗,直接收起經書,然然呼呼入睡。 睡醒了,回復生活,找個時間,提起精神又繼續。 我想這也是一份堅持,疲倦時就休息,充電,那堅持並没有斷只是拉長,像風箏的線,在山上放容易,在地上放也可行,就是風筝不斷線。

堅持的原動力是恆心, 恆心不能造假,要誠心真摰。每次提起精神再唸經時,我告訴自己不是因為看到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而看到希望。就算每次的頌經迴向看不到成果,也要堅持相信細水會長流。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霍金說「記得仰望星空⋯⋯重點是不要放棄」

“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 Try to make sense of what you see and wonder about what makes the universe exist. Be curious. And however difficult life may seem,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 and succeed at. It matters that you don’t just give up.”

Stephen Hawking

廣告

0.5度的差别

「搶救地球」被譽為一生必看的紀錄片,電影的英文名字叫「Home」 。監製,和攝影師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從空中拍攝地球珍貴的畫面,有些景象是一世都沒有機會看過。

「Home」 記述了現今地球的狀態,氣候其實是影響地球萬物。 每一角落,天南地北看似各不相干,其實環環相扣。 所有生物都與地球互相牽連,關係微妙,像很渺小,但每個種類的出現都不是偶然,反之是一種自然平衡。

地球是沒有王者, 所有生物都是寄生,就連當今人類也無法自給自足。影片中,生命的起源,由火山溫泉邊緣生長的單細胞藻類開始,藻類在光合作用演化過程中開始生長,原來所有草木叢林都源於這種單細胞生命形式。

同時人類明白天然資源的分佈是有限的,像埋藏在花園不同角落的復活蛋, 人類的生存需依賴天然資源, 並需自行開採。通過對南極,北極和非洲的一系列空中拍攝,展示了濕地和冰川的消亡。 極凍地方出現冰川融化,海平線因此上升。 這個是全球暖化的情況,所以我們的冬天逐漸消失,夏天越來越熱。

科學家們不停宣說如果氣溫再升2度(攝氏)地球就可能變成一個巨大的"熱室",將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變化。人類化解這個危機的時間不多,還剩12年,再不行動就太晚了。

一年前,一個普通的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 每天拿著自製的標語版 「strike for climate 」 (罷課為氣候) 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議會大樓前。她決定在瑞典大選期間一直這麼做,目的是要求瑞典政府認真按照《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減少碳排量。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起初只有她一個人,後來被媒體廣泛報導,就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之後,她發起了Fridays for Future(週五為未來)的學生罷課運動,因為她覺得氣候保護比上課重要得多。該運動迅速蔓延到其他國家,在最近一次2019年9月20日的週五運動,全球已有超過400萬人加入罷課、罷工。在紐約,就連建築師,和設計師也加入。

前陣子,Greta Thunberg在聯合國氣候峯會上發言, 狠狠批評會上各國政府:「你們曾承諾保護我們的權利但做不到。」「人們正受苦、垂死,整個生態系統正崩潰。我們正處於大規模絕種的開始。但你們只顧談金錢及永恒的經濟發展神話。你們怎可如此!」

演講上,最多人引用她的句子是 「你們用空洞的語言偷走了我的夢想和童年!」

文字是強烈的,她鏗鏘地質問了四次,「你們怎敢這樣?」(How dare you?)自始至終情緒激動。這種聲色俱厲的發言方式,引發了廣泛討論。喜歡的人,為她的勇敢吶喊點讚, 不喜歡的人,指責她向大眾播散歇斯底里,宣揚仇恨, 用她所患的阿斯伯格綜合症來攻擊她,試圖把她對氣候行動的承諾說成是一種狂熱。 甚至有評論把她和希特拉相提並論。

德國圖賓根市(Tübingen )市長Boris Palmer向小女孩Greta 說, 「我們沒有偷走你的童年。」「我們創造了一個世界,為年輕人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好的生活機會。

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表示,Greta是被氣候運動人士利用。

更有人批評女孩將環保宗教化, 把概念提升到道德高度,成為不容置疑的生態專制。以全球環境災難的名義迫使人們仇視資本主義,同意建立大政府、甚至全球性政府,並讓人們主動放棄私有財產和個人自由。 (這點很多不同主義在衝撞)

其實簡言之,要環保就要把發展拖慢, 那麼有多少經濟會受損就有多大的反對聲音。一邊廂支持環保的有「Friday for Future」 。 另一邊廂有人在Facebook成立了一個「Fridays for Hubraum」 (週五為汽缸)的組群,專門針封Greta 發起的運動。這個群組的訴求很明確,他們說,「我們就想繼續開我們的汽車。」還希望人們能注意到汽車行業的貢獻。

世界上有一種語言偽術,可以稱為 sweeping generalisations fallacy, (我不是不支持什麼什麼,只是什麼什麼就不當) 例子1) 我並不反對環境保護,但是你不應該過度歇斯底里。例子2) 我支持環保,但要存在理性討論。 例子3) 我不是不支持民主,但凡事不能操之過急,應理性爭取。

任何世界大事都有理性討論過的時候,如環保議題, 各國在這麼多年來,已討論得多了,應知道的已經知道了。解決問題往往不止是力度不足,而是扮作處理,從沒有認真處理問題。

為了掩飾各國或各利益層面的偽處理手法,最快捷的辨法就是直接攻擊提出問題的反對者。「Greta是個充滿陽光的女孩,可惜她言詞太刻薄,生於瑞典小康之家, 無憂無慮,簡直是吃飽飯,太有閒, 又不工作又不讀書。 」

「說環保? 計算失業率也未懂,她完全不明白什麼是生存,有多少人會受影響,不應追逐虛無飄渺的理論。」

那, 環保小女孩有錯嗎?

氣候是否真的在變化,地球是否真的會沒有冬天? 她要求過份嗎?

小女孩只是希望聯合國真的用心去遏制氣候變化,把上升2 度降至 1.5度, 把地球生態被毀滅的限期拖長。IPCC公布了一份「0.5攝氏度」特別報告,強調把氣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攝氏度以上,而不是2攝氏度,對拯救地球至關重要。

政要和環境保育者不斷爭論的,其實只是0.5的差別。 這正好突顯了科學家的堅持和政府官員對經濟和民生利弊的考慮。

科學家認為形勢刻不容緩,再等就太晚了。1.5攝氏度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需要大家真的立刻行動起來,從政府到個人,還需要連續20年每年為此投入相當於全球經濟產值2.5%的錢。

成功與否在乎各國的政治意志尤為關鍵, BBC科技事務編輯David Shukman認為, 歸根結底,決策者有兩個選擇, 一是讓民眾相信那些激烈的變革是必需的,不能再拖,或者無視報告提出的警告和行動建議,對民眾說科學家們搞錯了。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當代社曾會都追逐着金錢遊戲。 一直以來任何環保承諾都是空話。 那又怎能怪年輕人憤怒呢?

Greta 說 「你們讓我們失望,但是年輕人開始了解到你們的背叛!」「子孫後代的眼睛都注視著你們,如果你們讓我們失望,那我要說,我們將永遠不會原諒你們!」

好苛烈!好激昂!其實很正常,今天各國政要都年屆六十有多,假若地球的限期真的在12 年後,政要也已經垂垂老矣, 但十六歲的Greta 和一羣年輕保育者,十二年後,才二十八歲,正值盛年。地球真的如科學家說會滅亡的話,那偷走Greta的童年,青春,將來,不是現今當權者,是誰呢?

當權者當然沒有解決氣候問題,因為會影響他們正在享受的經濟成果,既然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若解決掉足夠反對的聲音,其實就等於解決了問題。

小女孩Greta絕不愚蠢, 其實她可以在家打機,看電視,弄這麼多吃力不討好的環境運動,就是因為她對地球太有愛,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她在Instagram上回應,「說實話,我不明白為什麼成年人會花時間嘲笑、威脅年輕人和孩子們宣傳科學。他們本可以用這些時間做一些好事。我猜他們真的覺得受到了我們的威脅」

最後她說,「我們現在就在這裡說清楚,世界正在覺醒,改變正在來臨,無論你們喜不喜歡!」

如果萬物的出現都不是一種偶然,反之是一種平衡的話,那麼自私在壯大的時候,慈悲大愛就會萌芽。國王的新衣在巡遊的時候,就會有少年不畏虎的膽色。

歷史曾說

希特勒說,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希特勒蠱惑人心的法寶就是煽動仇恨。他深諳人性的弱點, 恨比愛容易得多。

「動員民眾不能用愛,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需要把眾人團結起來就是要有一個共同敵人,把這個敵人視為自己一切不幸的根源,那時候猶太人的生活比德國人好, 掌管德國的經濟,政府官員也是猶太人,而且很多猶太人也熱心革命, 這些種種都令希特勒反感。

希特拉早年從家鄉林茨到維也納時,發現城內的經濟文化生活都被猶太人控制着,彷彿他自己活在一個外國城市,就在那時他開始考慮反猶的問題。漸漸他覺得猶太人是低下的民族,只會搾取德國人的金錢和利益。

希特拉在《Mein Kampf》 中稱 「世界歷史的一切事件都不過是種族自我保存衝動的表現」。

他告訴德國民眾,是猶太人搶了德國人的工作和麵包。德國人的一切不幸都是因為猶太人。在他極富感染力的煽動下,德國人對猶太人滿腔憤恨,終於拉開了大屠殺的序幕。

仇恨使德國人不再視猶太人為自己的同類,而是有如豬,狗,任意宰殺。為了生存,許多的猶太人都選擇逆來順受。 希特拉最初只是將居德猶太人驅逐到巴勒斯坦和波蘭境內,但是隨著德軍在西線戰爭的勝利,佔領當時法屬的馬達加斯加島,納粹就計劃將所有的歐洲猶太人都押往馬達加斯加島,從事各種苦力勞動,以彌補德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1942年的萬湖會議就成為有計劃屠殺猶太人的開端。 會議最後決定建立滅絕營,大規模地消滅猶太人。這項計劃是秘密執行的,集中營中的猶太人一開始被以各種身體檢測和其他的藉口帶到毒氣室。這項計劃執行了很久之後,集中營中的猶太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劇毒物質毒死,完全沒有反抗的機會。

猶太隔離區是以猶太人管理猶太人的方式統冶。 納粹黨在隔離區中選出親納粹猶太人為猶太滅絕營的領導層,這些領導層負責傳達納粹的各種要求。初期,隔離區中有工作、有食物,猶太人並不想著去反抗。

萬一有猶太人反抗,他們會採取集體懲罰措施。 為了避免其他同胞被殺害,隔離區的猶太人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有任何的反抗活動。就算欲反抗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遭到猶太人首領反對。

無論是集中營還是隔離區,外圍都有鐵絲網和電網等隔離措施,有些集中營的外部甚至埋有地雷。雖然猶太人抵抗組織可以搞到一定數量的槍枝,但是槍枝的代價極高,槍枝的性能也很有限,猶太人反抗組織的武器和黨衛軍看守的武器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許多集中營中猶太人都在逃跑途中被槍殺。在這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任何猶太人的反抗也是以卵擊石。

「First they came……」 是德國著名神學家 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 在二戰過後的懺悔文。 内容描述德國的知識份子與牧師屈服於纳粹勢力, 令一群又一群的無辜者被屠殺。

First they came for the social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social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for me.

雞蛋在沒有支援下,怎能對付高牆

很快,這種仇恨迅速演變成了世界大戰,幾乎把整個地球變成了屠場。

戰爭結束之後許多參與過猶太人滅絕行動的納粹分子,試圖將所有責任也推向希特勒一人身上,他們總是在強調自己不過是一個命令執行者。然而實際上下層的主動性和推波助瀾,把滅絕的激進程度發展成是一種廣泛惡浪,下層執法者所接受的非人化教育和戰鬥至上的心態都人類悲劇的重要原因。

這場慘烈的大屠殺奪去了無數無辜的生命,也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任何時候都不可鼓催仇恨,包括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宗教之間的仇恨,因為這些仇恨隨時都可能成為人類集體大屠殺的導引。

如今,希特勒死了,墨索里尼死了,日本軍國主義死了,但人類並沒有遠離法西斯。

歴史教我們要注意仇恨的種子,注意二元敵我思維,注意權力的使用。經歴過二戰的美國著名傳媒工作者Edward R Murrow 曾說

“A nation of sheep will beget a government of wolves. “

經歴過二戰的殘酷, 回看歷史解構當年的由來始未,許多原因將猶太人推入地獄。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人,順著潮流的人,從戰爭獲得利益的人⋯ 最終的結果或許並非衆生原來的設定和預料,但卻是最初的決定所導致。 可能共業就是如斯。

共業是法,是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論、一切現象,乃至於一切演變的程序。 法,無一不是, 在石頭,在樹木,當下是法, 從前也是法。

說起從前,歷史是法,是現象,是循環,是教導。

當下,我想起這一句

「一切的「法」,隨時都在顯現著。」 阿姜查

照片從網絡下載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dw.com/zh/%25E5%25BE%25B7%25E5%259B%25BD%25E4%25BA%25BA%25E5%25A6%2582%25E4%25BD%2595%25E7%2589%25A2%25E8%25AE%25B0%25E7%25BA%25B3%25E7%25B2%25B9%25E5%258E%2586%25E5%258F%25B2/a-426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