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新聞一則: 市民因為一件事,一直隱身,不敢挺身作證,而因為目睹一件事,令他在過去一年一直備受困擾,最後關頭他挺身作證,感覺如釋重負,因為做了件好事。
新聞二則: 一名成功内地商人,早年移居香港,今晨憂鬱症發作,在其半山豪宅自殺身亡。
喝杯咖啡,我想起數日前看畢陳冠中的《北京零距離》。 此小説三十萬字,虚實交織,科幻迷思似真又假。秘章之主角張合作,他是一位誓死保衛毛主席的衞士,忠於黨忠於國,誠實厚道,質樸,永遠按指示一板一眼做事。手槍射擊甚為出色,他亦是當面聆聽過毛主席的教誨。在黨的項目面試中,張合作豪不猶豫地說 「衛士第一原則就是保密。」 面試官深知保衞毛主席腦袋的重任交給他是最好不過。張合作為了看守毛主席的腦袋,甘願斷絕外來聯繫,生活單調乏味刻板。 四十餘年的漫長歲月,原來人與生俱來是有思想,一個最刻板守諾的甲級衞兵也悟出一些想法。
守護毛主席腦袋的人本來有四個人,一個負責伙食,一個負責科學上的維持腦袋存活,一個負責機械,一個就是衆人的看守者張合作。四人住在北京城中的一所古老四合院。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扮作一家人。日子悶透了,有晚負責科學的人欲強姦煮伙食的年輕大媽,事敗不果。年輕大媽第二天,因為沒有人為她出頭,憤然離隊。 張合作以後就除了看守也要負責幾人伙食。有日,他為了省路,就在隔璧臨時露天攤販市場隨便買點食材。賣大肉的個體戶攤販突然問他 「你媳婦兒咋不來了?你們家的老爺子呢,咋也不見了?你家幾口?你家院子幾進,兩進還是三進?」張合作支吾不接。 那肉販有點搓火,甩了一句話過來:「甭以為老百姓啥都不懂,眼皮子底下這點事兒誰不知道啊!」
張合作向上級匯報了經過,覺得在人民眼皮底下也不儍 ,如此下去,保存毛腦的項目終會敗露。幾天後他騎自行車出門,經過隔壁的臨時攤販市場,眼睛一掃那肉販原來所在的那個位置,竟然人和攤檔都不在了!張合作不由自主地停車發愣,旁邊的大媽一臉不屑的自言自語:「失蹤了唄,啥玩意兒,丫礙著誰了!」他隱隱感到,這個國家是吃人的機器。
張合作驚覺自己的舉報是會給別人帶來後果。自己做了件壞事,為了保護別人,他更隔絕與任何其他人交往,不再連續光顧同一個攤販或同一家商店,而是騎著自行車,去到外面更遠的社區。
走着走着,他發現北京街頭民風在變,到處都是商品廣告,年輕人奇裝異服,空氣中飄著靡靡之音。 毛主席只逝世幾年,他所認識的世界已經不是毛主席的世界了。張合作很想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沒人可以跟他交流。辦公室有道命令,毛腦實驗庫是嚴禁訂閱報刊,沒有收音機可聽廣播,更不配備電視機看新聞聯播。張合作每次騎車經過北京日報社的報紙閱覽櫥窗,都禁不住停下來跟市民一起站著讀報。這樣,他天天出門,天天換地方,還越走越遠,在不同街頭免費讀報。他學到通貨膨脹,商品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新詞句,發覺菜價副食果然不斷在調升,他領來的經費越來越不好使。有回,張合作看到沿路上京上訪的人民,讀着他們派發的申冤單張。他更氣憤,意難平,覺得一定是國民黨走回來做的「好事」。
後來張合作的上司肖三退休,肖三沒想到他自己趕上了新領導主張的反腐,大肆整頓軍隊、清除異己的新常態。本來他與軍隊哪一系的貪腐利益集團都不沾邊,但在黨的一切從嚴下,剛到年齡辦離休,就要接受離職審核,直接被軍紀委從辦公室帶走協助調查。由於不能透露毛腦實驗庫的機密,交代不清,無私顯見私,受盡刑求,投訴無門,知道毛腦项目的政委又自保而不敢挺他。忠於黨一生的肖三最後被關上,連妻子最後一面也不能見。兩名兒子為肖三奔波,為了使父親脱罪,把毛腦项目告知一個生物再生科技的商人,他行事高調,常以明星姿態出現在全國大小場合,富甲天下的他,樂於當人民明星,享受萬民膜拜。當知道毛腦尚存活於人間,他興奮莫名,一時忘了領天下,真正萬民敬仰是另有其人。商人視毛腦復活為目標,開出價錢和肖三做交易。肖三被折磨的經歷由忠於黨變成恨,他决定把毛腦項目的資料賣给商人,不料交易的内容被部門截聽了。第二天,商人,肖三和兩名兒子一同被消失。
張合作的新上司就是以前差點被強姦的弄伙食年輕大媽。她上任後知道自己的權力可隻手遮天,就肆無忌憚地濫用權力,甚至剋扣張合作等人的工資,更想私下把保存毛腦的技工革走。被革走的技工和另一名技術員有私情,他們在没有選擇下燒炭殉情。張合作的界線逹至顶點,不公不義不能申訴,他拿出滅聲手槍,一槍打入新上司的後腦,把三具屍體埋了。 一生忠於毛主席的他在想,假如毛主席真的復活,最不想此事發生的人一定是當權者。張合作洞悉軍隊遲早會來。他執意違抗軍令,守護毛腦至最後,面對數支小隊,前後夾攻,他大呼「毛主席萬歲!」然後自殺身亡。毛的腦最終被毀滅,四合院被夷為平地,灌入水泥,交到發展商之手。世界如常在轉,什麼也沒發生。
在一訪問中,有讀者問陳冠中「權力互相吞噬」是他對歷史的看法嗎?他坦言「—言難盡」。我想起李怡說 「歷史除了年代和人名是真,其他也是假的。小說除了年代和人名是假,其他也是真的 。」
讀歷史,看小說,閲新聞,都是人的故事。有枯有榮,有時有感人間故事已喪失明天會更好的機會,但那山那樹又提醒我大自然的規律,宇宙的法則。世間一切萬法,無一是常住不變的。當一種事物發展到極點時,就要走向反面,舊事物滅亡,新事物出現。這是宇宙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我們不能喪失想象明天會更好的能力。


在這低迷的時代, 讀書沉潛是最自在的。 在文字和故事的世界裡,體會真實和虛幻。
進入真實,才知道一切都是假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是的是的,一切都是假,此刻的真也是假, 此刻的果是假,因為未看見以前的因 (是否如此)
讚Liked by 1 person
在這個以物質為主的世界運作裡,受到因果法則的支配,也因而肯定了因果 (業力作用)。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眾生受果才想到因,菩薩則是因果同時。 ^^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