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雜無章~ (3)武林

真慚愧!通常半日或半晩可以閲畢一本200多頁的書。眼看舒國治的《讀金庸偶得》 只有234頁,理應半天完成,夜晚可寫書評。 我錯了,徹徹底底的錯,我不斷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停滯不前,兩章之和才38 頁,我竟然翻來翻去,也不能用自己文字表逹大意,不能把內容作內循環式吸收,那不算看書,是看字。

心有不甘,不斷的看,竟然也只是看字看不到書! 暗駡自己,卻獎勵了自己支可樂。 再看,嗯!好似明, 舒國治在說武俠世界之義,就是以人情世界之常變,作為武俠小說的背景和發展脈絡,所以武俠故事的開展都十分入世,有愛情,有遺憾,有權術,有仇恨,有因果相扣等。而舒國治說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絕不是以俠作全貌,不唯俠獨尊。

有一段我特别喜歡,舒國治說武林中人,個個練武,至於練武有什麼用,又為了什麼,都是餘事,難道練武沒有派上用埸,就不練嗎?

細想,此句式是百搭的,吃飯有什麼用,又為了什麼而吃飯?吃飯都是餘事,難道吃不飽,我們就不吃飯嗎? 也可以把 「吃飯」 改為「做人」, 就會發覺現實上, 彷彿所有事,包括「做人」 也未必有其用途,也解釋不了為何,人生總是不知為何這樣那樣,但都是餘事,就算是不餘,也當看成餘事,因為人始終要做。

舒國治說 「武藝是第一要件,武藝之用則是隨後而來。」 此話當頭棒喝! 做人是第一要件,而做人之作用,則是隨着你做人的路途,經歷修為而成就自己。 《倚天》 的張翠山説辛辛苦苦學武是為鋤强扶弱,行俠仗義。世故的謝遜反問 「行俠仗義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行俠仗義?」張翠山一征,背出師父的洗腦式教誨,「行俠仗義就是伸張公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謝遜長笑道:「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嘿嘿,胡說八道!你說武林之中,當真是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麼?」

苦笑!妙絕!妙絕! 突然想起今日未看新聞,也不用看了,原來身處武林中。

廣告

對「亂雜無章~ (3)武林」的想法

  1. 我都鍾意睇《倚天》,你懂的。 🙂 舒國治呢本書冇睇過。評金庸小說的,我會推薦吳靄儀,尤其係佢評論金金庸筆下嘅男人同女人。

    Liked by 2 people

  2. 填鴨式教育好危險!記得睇柏楊嘅《醜陋的中國人》,佢講過自東漢起中國讀書人嘅想像力同思考力就被「師承」(唔可以自己超越老師)呢個概念扼殺咗。香港有填鴨式教育,好多人只係識跟住指令做而唔識問點解。不過香港人勝在夠靈活。

    Liked by 2 people

  3. 說得切入~ 我們常常要做、在做的事情真的有用嗎?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如何? 大多都是眼前看不到的。 然而看不到就不用做嗎? 與其背誦前人的字字珠璣,親身體會才是真領悟。
    想不通的事情,心會懂…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