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悲劇

NYT opinion 有篇文名 “The Tragedy Of Afghanistan” 内容當然就是聚焦近日的阿富汗變天,前總統Ashraf Ghani率先放棄自己國家匆匆逃亡,美軍撤退,塔利班重新掌權,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 發出聲明,希望新政府尊重人權,繼續給予女性教育及工作機會。 她說 “It’s not a matter of trust – it’s going to be all about the actions, not the words,"

此話直指塔利班,同時也三隻手指回指自己,西方國家,聯合國安理會,國際人權組織, 女權分子等。 面對目下的人道災難,大家只說不救,沒有太大意思。 說句孩子很可愛,沒有成本,不用負責任,但因為孩子很可愛,要養育就任重道遠,成本不菲。

美軍撤兵的最後幾小時,高空拍攝到阿富汗市區,車道盡塞,人民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湧入喀布爾(Kabul ) 機場。此機場已沒有人駐守,羣眾自行設法擠擁上機。細微密集晃晃躁動的黑點就是絕望哀救的人民。近看有人手拉前面陌生人的腳,有人常試從側梯爬進飛機,一人常試,一串人模仿,絕望的螞蟻纏着大象,又是層層疉曡的蜜蜂羣,不懈地擁佔大樹上的蜂巢。 是最後的美軍飛機,人太多,蟻多摟死象,飛機也没法開動。聽說美軍開了數槍以驅散人羣,當場射死數人。飛機缓緩起飛,有人還在飛機輪,並排地跟着車輪跑,有人手拉機翼,一手攝入機身的機關蓋缝,踏着機身,乘風而去。真的可以抗衡萬尺高空的吸力和氣壓嗎? 地上的人看着幾個人握實鐵鳥,拼死也要離開,被遺下的失望透頂,虚無的眼神目送最後的飛機。然後幾個大字型的黑影在半空墜下,地上所有鏡頭都拍下了,傳送到世界。

人的極度絕望,非筆墨所形容,身體很誠實,it’s all about actions. 阿富汗人的悲慘令我想起Joseph Conrad 的一本經典名作 “The Heart Of Darkness “

船長Charles Marlow受僱於一家比利時公司,到剛果擔任一艘輪船船長。他的任務就是把象牙由公司的剛果收集站運出。初到剛果,他已經道聽途說另一同事Kurtz 在剛果的事。 Kurtz 是一個深信西方文明能解放非洲的人, 但在剛果的世界,他卻屠殺土著,掠奪象牙的白人殖民者,成了土皇帝。

Marlow 一直深信歐洲文明是人類的希望和福音,他着陸非洲土地,拿着照明燈,為黑暗帶來光明,為愚昧落後帶來進步和新生。就連他在英國的伯母,也對Marlow的工作感到光榮。 初時他認為同事Kurtz 的墜落只屬一個例外。 當Marlow 越深入剛果,潛進彎彎的黑暗之河,他發覺所有事也只是以「文明」 之名,糖衣下是一場資源掠奪的商業交易,是人性墮落之旅。對殖民的暴力,剝奪,貪婪,真是拯救他們嗎? 白人佔據了黑人土著的土地,威逼們成為慘無人道的奴工,欺壓、虐待、誘騙、屠殺他們,把女性變作情婦,性奴,瘋狂地獵殺珍奇野獸、啃骨吸血般地謀取暴利。

Marlow 越深入剛果,重踏Kurtz 行過的路,開始明白公司,甚至整個西方世界,聲稱去傳播文明,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尋找利益, 對其他民族的宗教習俗發動排斥和戰爭。Kurtz 臨死前託付Marlow 帶回他個人在叢林生活的日記,最後病死在Marlow 身旁,臨死前Kurtz 的遺言是 “The Horror, The Horror” 總結Kurtz 在非洲工作的所見所聞,是懺悔,也是對Marlow的告誡。

1979年, 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一部以 “The Heart Of Darkness” 為藍本的電影 “Apocalypse Now”。Coppola 將背景從非洲改為越戰,Martin Sheen飾演Marlow, 而Marlon Brando就是Kurtz, 聽說Marlon Brando 到片埸的第一天,看畢劇本,一言不發,用剃刀將自己頭髮全部削去,在Coppola 和幕後團隊前,以陰沉藏躁的神情讀出劇本的一句,Horror has a face, and you must make a friend of horror,Marlon Brando 就是寶刀不老,入木三分。

Horror 其實也是此電影的骨幹,主角Martin Sheen的太太拍攝前視察片埸,死老鼠屍橫遍地,一部卡車四腳朝天躺在草叢裏,一隻輪子脫落,周圍到處是一些腐爛的機器,生鏽的鐵軌。太太說不能給Martin Sheen 在此環境拍,是健康問題。 幕後人員說其實不夠Horror, 拍攝時在那處會多放兩具人屍。 最後Martin Sheen 繼續接拍,但在過程中他也因為內容的黑暗而瘋狂起來,有一幕講述他感到現實的荒謬,無力的掙扎,他一手拍進鏡子,血流成河,反是他請求導演不要停機,繼續拍攝,後來他在訪問說此場戲乃真實的内心世界。Apocalypse Now 對Martin Sheen 有一定的影響。2003年, 他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與Noam Chomsky和其他人一同簽署一份聲明叫 “Not In My Name”

說回The Heart Of Darkness ,可以說是對我極具影響力的一本書。因為此書,我去看了三次Apocalypse Now。 因為Apocalypse Now,我認識了The Doors 樂隊唱的End of the Night。 某些夜晚,不斷播放,此曲一開始是直升機的盤旋聲,槍聲,是電影中越戰的場面。我不是喜愛戰爭,而是常記着此一系列的作品作人生警惕。

很多時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背後,執行者只是掌權者棋盤上的棋子,文明包裝下,人性有難以理解的瘋狂,荒謬,迷惑,甚至戰慄。Heart of Darkness 其實帶出一種moral ambiguity 和 moral corruption 的處境。 權力會腐敗,絕對的權力會是絕對的腐敗,不過文明教化了誰,我們又憑什麼審判他人,因為可能假若置身其中,也會腐敗。

書中的Kurtz 說 “ you have no right to call me a murderer. You have a right to kill me. You have a right to do that… but you have no right to judge me. It’s impossible for words to describe what is necessary to those who do not know what horror means.”

對「阿富汗的悲劇」的想法

  1. 呢單睇到心都嗡。我其實係諗起中共建國前,國人逃難的情形。我有Joseph Conrad呢本書《Heart of Darkness》,但一直冇睇。我記得佢背景好特別,本身係波蘭人,母語唔係英語,本來做海員,後來寫英文小說。佢嘅小說係文學界好出名。我唔知道本書跟《現代啟示錄》有關,你咁講,我要摷番本書出嚟睇睇先。

    Liked by 1 person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