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月,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探訪德洲(Texas) 車隊以15公里時速經過迪利廣場(Dealey Plaza) , 正當甘迺迪總統向人群微笑揮手時,廣場上響起一下槍聲,第一槍子彈打中行人路,碎石爆開彈出,擊傷路人James Tague。
第二槍擊中甘迺迪後頸下方穿出,甘迺迪用手捂住了喉部, 同時子彈亦打到他前方的德州州長John Bowden Connally, 當時第一夫人積琪蓮·甘迺迪(Jackie Kennedy)就在甘迺迪的身邊,也試圖用手阻止鮮血從甘迺迪身上流出。
由於遭到第二槍槍擊,甘迺迪的頭部正向前微傾,致命的第三槍隨後接上,一下擊中了他的後腦勺。甘迺迪的頭猛然地向後倒去。子彈擊穿整個頭顱,打飛了部分頭蓋骨,鮮血和腦漿混在一起噴涌而出,濺滿了坐車的後車箱和隨車人員的全身。
甘迺迪的模糊肉身倒在積琪蓮身旁,她向其保護特工Clint Hill說: 「我的上帝!他們打中了他的頭!」
積琪蓮伏在浴血中的甘迺迪
Jack, Jack, can you hear me? I love you
甘迺迪迅速被送往附近的帕克蘭醫院,但被宣佈搶救無效。
積琪蓮·甘迺迪在丈夫遇刺的數小時後現身白宮,身上依然穿著那件染血的粉紅套裝 (The Pink Suit) 。

作家向農(Philip Shenon) 在其著作”The Cruel and Shocking Act: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 中提及到,當時積琪蓮拒絕幕僚的建議,換掉那件染血套裝,她更說:「不,我要繼續穿這套洋裝,我要他們看看他們做了什麼」。
這就是The power of the image , 沒有經歷過甘迺迪時代,但每當重溫這段美國歷史,那染血粉紅套裝都能勾出深深的震撼。
懂得The power of image的人當然不止聰明的積琪蓮·甘迺迪,近代的還有普京。
幾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俄羅斯,為烏克蘭事件進行對話,商討結果是怎樣就不得而知,不過兩人會面時的相隔4米長桌,則成為熱話。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馬克龍因拒絕接受俄方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故須與普京保持距離。法國方面則表示,如馬克龍接受俄羅斯醫生的檢測,俄方或得到馬克龍的DNA,會引發安全問題。

表面上4米的距離是以疫惜情之名,實際上是有所為難,難道普京跟習近平在冬奧會面,也要對方接受俄方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嗎? 馬克龍在法國的支持度已不高,德國默克爾退位後,他一直也想成為歐盟大哥,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有一段距離。
距離多少,大家心中有數,那4 米的距離,和普京的板起臉孔,就知應該不止4 米。
疫情下,人和人的社交距離最好是1.5米,香港地少人多,如果每人也有4 米距離實屬奢侈。
每天排隊檢測核酸的人龍長度一定超過30米,跟前後的人距離則比4厘米多又不多於0.5米。 不過為了配合社會需要,很多人就算迫於無奈,也盡力配合。
近日常常緊貼政府的動態抗疫措施,我也不得不留意新聞。諷刺的是,不是疫情暴升令你恐慌,而是政府的「動態」方案,極之前後茅盾,令人無所適從,陷於困境。我相信政府高層其實自己也弄不明白,就要硬推出來。
就舉幾例:
假若症狀感染者因為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而未能獲得醫院接收,很多患者被告知要自行乘搭任何交通工具回家,那回家的過程和回家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及家庭成員又怎能獨善其身呢?
既然口中的「動態清零」就是不能啟齒的「與病毒共存」,那麼為何前一星期還大費周章要把懷疑個案送往隔離營。
又既然確診也是不被醫院接納,那為什麼要全民以快速檢測方法做一場「全民檢測」。 說起 「全民檢測,我又莫名奇妙起來,究竟是不是每人有一套測試包,還是懷疑受疫區域才有,我也不知道。
呆等急症室起碼6小時的患者,有些最後被處方傷風藥,並著他們返家治療,那又究竟應當是普通傷風,還是什麼?
我是笨笨的,每晚聽完也十萬個為什麼。
想起積琪蓮·甘迺迪的粉紅套裝,想起普京的4米長枱,想起香港的區區人龍,醫院全爆,全部也是 The power of the images, 看得到,觸不及,觸不到的距離。
觸不到的距離
但震撼依舊強大!
無明的文章真的是好看!
讚Liked by 1 person
真的嗎! 很開❤️! 抱抱!!!飛吻
讚Liked by 1 person
其實我也想過類似的事情,不知道和你想的一不一樣?這是制度的問題,就算掌權者消失了,制度還會產生新的掌權者。要改變制度,比起更換掌權者難多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完全相同見解,不過香港很特別,我們的掌權人其實沒有權,她要聽中國的方向 :) 沒有好不好,就是要聽 ~ 制度也是:)
讚Liked by 1 person
看見要在風雨中花四小時排隊才能做檢測,真的感到心痛
大家保重呀!
讚Liked by 1 person
和~ 大家也是呀,我哋要身體健康,頭腦清晰,平平安安,百毒不侵! 一定要take care ❤️
讚Liked by 1 person
好文。歐盟在普京他眼中,不過來乞憐。
我和兩老本週排了兩天的長隊,也不幸成為了清零畫面的小部分。在他們眼中,我們不過在熱水裡掙扎的螞蟻。
讚讚
然後阿macron 笑到見牙唔見眼咁同🐻❄️握手
讚Liked by 1 person
儲定糧食。其實不是怕會中,反正中了也是叫你返屋企,是怕被政府舞來舞去。
讚Liked by 1 person
就是lor
讚Liked by 1 person
現在香港好像很多人沒打疫苗或打了科興,這就有點危險了。這個病毒傳播力很強,真的很易中,沒打疫苗中了,後果不知會怎樣。兩年前紐約爆疫,未有疫苗前,因為小朋友沒有適合尺寸的口罩,曾有一段時間,年紀很小的小朋友因COVID-19引發一種炎症,那時大家都很緊張。
讚讚
呢個就係la 因為D人怕MRnT 個體內風暴
呢排又話全民檢測~ 大佬呀,咁搵到哂D confirmed case say 10 萬人 咁點呀? 送去d 乜鬼地方 等人牛好佢? 1) 有冇咁多地方 2) 用1 星期驗750 萬人~ 話一定得 大佬呀 晤好玩啦
讚讚
得不償失的做法。因為檢了出來又不可以隔離的話是沒有用的,只會勞民傷財(嗯,有人發大財才真﹗),而且一定有走漏。如何隔離十萬人已是頭痕問題,班幾隻豪華郵輪,送晒大家上船,不過到時可能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變了鬼船,未必有人肯去,到時迫上船,又會變成另一人間悲劇。所以現在香港其實好像紐約兩年前爆疫時,大家閉門一兩年,等打夠針先掂。打針未必可以避免不中,但不會有重症,不會令醫療系統崩潰,紐約在開始爆疫頭三個月出現醫療崩潰,之後已慢慢恢復過來,不要忘記,我們之前連口罩也沒有的,醫護的ppt服也不夠,有人用垃圾膠袋頂住先,所以早期真的有不少醫護中招,而且做到喊。你第一件事儲糧,如果未打第三劑,就戴勁一些的口罩,減少出外,在家孵蛋。
讚讚
https://matters.news/@BloomingBloom/%E5%85%A8%E6%B0%91%E7%86%AC%E5%A4%9C%E6%80%BB%E5%8A%A8%E5%91%98-bafyreicqg6la54jx56qq2474b2olovjlxyemmfee3sxqa3gruyrxkwfteu
我覺得香港就係咁! 那個全民檢測
讚讚
呢種事毫不陌生。生於鬼地,先保護好自己。
讚讚
我好似發現新大陸咁 真係too simple too naive
讚讚
還有更黑暗在等着全香港人。
讚Liked by 1 person
五哥~ 😭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都冇心機寫文了
讚讚
寫,乜唔寫,繼續寫,寫到冇得寫為止,怎可自斷臂先,儍嘅。
讚讚
知道! 充下電先
讚Liked by 1 person
親愛的無明,現在我不禁擔心,希望你這樣原原本本寫出來不會有事…
很多政策也讓我一頭霧水,滿腦子問號,不懂箇中邏輯為何。 唉,在上位的人只是要人民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罷了,那些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就省去吧~
為妳祈禱。
讚讚
Dearest 我寫出來那些是前幾天的事,現在回看像上個世紀⋯ 今日又有新「發展」 了 ~ 唉 我們快些迴向 願受苦的人離苦得樂 🙏🏻🙏🏻🙏🏻
讚Liked by 1 person
難過著。 就算是新進展,肯定對人民無用,人民繼續受苦。
我們就這麼活生生被弄死…
讚讚
检测意味被传染几率增加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