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了民的朋友都會在自己圍爐的社交聊天平台,分享一下各自的新生活。移民英國威爾斯的朋友說她家附近的草原有一大片芒草,有白色也有啡黃色,近看像在風中飄浮的羽毛,遠看像一大片羽毛扇向你俯首稱臣。
她傳來的圖片很美,略略Google 一下原來芒草對環境的適應力很高,耐鹽、耐旱、耐瘠。由於環境適應力高,栽植過程亦不需太多照料便可生存。有趣的是原來芒草屬於英國政府的再生能源方案之一,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為碳水化合物的方法中,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進行,因此植物如芒草、狼尾草、樹薯、麻瘋樹、蓖麻等都成為大量種植目標,加強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長遠來說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當然此個植物方案是一項未來投資,遠水救不了近來英國能源緊張,引致電費高昂的問題。
香港也有芒草的,印象中在飛鵝山,大東山的行山路徑及一些廣闊遼原都可看到芒草的身影。不Google 也不知道原來18世紀的旺角是芒草叢生,根據1868年意大利傳教士繪製的《新安縣全圖》,當年旺角的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而且滿田芒草,故稱為芒角咀。後來20世紀初,商人將「芒角」改稱「旺角」,取其興旺之意,因此今日旺角的英文譯名Mong Kok,依然保留原來「芒角」的意思。

翻查「香港舊照片」的FB, 發現從前旺角臨海,由於土地肥沃,村民以種菜耕作維生,因此有通菜田、西洋菜田和花圃的𧗠生。 現在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圃街就是從前菜田和花圃的所在之地。 1909年,港英政府以農田積水滋生蚊蟲為由,填平菜田,再填海建碼頭,填海得來的街道就被命名為新填地街。
今時今日的旺角早已沒有芒草,也沒有菜田,30 年代起地租便宜,旺角成了工業區,製煙廠、棉織廠及五金廠聚建之地。時至今日在山東街及廣東道一帶依然屹立許多五金配件鋪,彷彿都是從前五金廠的身影。
由山東街拐出上海街,衆多的五金店旁,會發現一座龐大的摩登建築羣名朗豪坊。此是2004起,鷹君集團在旺角興建的三合一大型發展項目,集合商場,寫字樓,酒店而成。我是看著朗豪坊興建的, 當年認為在衆多工業用途的小店中,規劃中高檔的大型商場,加上附近的人均收入偏低,怎有經濟能力去支撐附近商場發展呢,事實上朗豪坊由早期價錢比較相宜的小店租戶羣,一直改變至現在的中高檔層次,漸漸步向國際品牌𣿬聚的因素有賴過往十年旅遊業的興旺。
旺角實在是車水馬龍,轉過彎有𣾀豐銀行九龍總行,對面是花旗銀行九龍總行。 𣿬豐銀行附近有條窄巷,數個擦鞋匠蹲在地上等客,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另一種舊香港生態,從前在中環戲院里對出就有大約十名擦鞋匠默默耕耘,擦鞋補鞋,掃塵、上油、拋光,擦好一邊皮鞋後,便會輕輕拍打鞋邊示意是時候換腳,他們低頭屈膝,活出自食其力的高貴,養活了一家人,也成了一道舊香港風景。
時移世移,擦鞋匠逐漸被時代淘汰得苟延殘存, 所以在旺角發現幾個匠人,恍似隔世,同時難以相信旺角會有人穿皮鞋。穿皮鞋的上班族當然有,但不見得多,就算有也不覺他們會在意皮鞋的亮麗。
從行人天橋方向往彌敦道方向行,會發現一幢三層樓高的唐樓名彌敦道729號。 香港有衆多舊式唐樓,從前週未我愛一個人在閙市中尋寶發掘,回家上網搜尋再寫文章作紀錄。 衆多唐樓中,不知為何我獨愛彌敦道729號, 根據維基百科此幅地皮由業主黃明耀於1928年以$7,931購買。那年代, 729號地段只可興建一幢三層高唐樓。

此唐樓是典型戰前唐樓,廣闊的露台覆蓋行人路,外型以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建造, 建築物正立面中間有兩條愛奧尼柱由一樓伸廷至頂樓,左右兩側則為多立克柱式。
二樓兩柱之間則是一個弧型的露台。樓宇頂部則添上一個裝飾藝術風格的三角牆,牆下刻有「1929」顯示其建造年份。聽說內部仍然保留原有的天花裝飾線條、拱門及木制樓梯。
要欣賞此唐樓得行在彌敦道的對面,每次等待巴士,車輛駛過大路才可按下相機快門為它拍照,我想就是此番認真的等待令此刻更添浪漫。 我喜愛欣賞舊日的時光,尤其戰前唐樓,總覺它們十分了不起,從1929年至2022年,不管風吹雨打,時代變遷,物非人非,它們就是活了下來。
回到住處,讀著胡晴舫的《無名者》,有一章她提到法國小說家莫迪亞諾在《喑店街》一書描述一個「海灘人」角色,有個海灘人一生中有40年在海灘生活,池邊行過,在人羣下蕩來蕩去,跟人聊天,但誰也叫不出他的名字,只知他老是常出現,有日海灘人在海灘從此消失,也是沒人察覺。
作者廸亞諾相信「我們都是海灘人」,在世間某城某鎭出現,生活,然後又消失。緣起缘盡,不生不滅。
我喜歡此句 「沙子只把我們的腳印保留幾秒鐘」。在朗豪坊29樓讀畢此章,看著旺角市景,遠眺維港盡頭,勉強看到一小撮海。
這兒從前是芒角,芒草盛放之地。這兒是香港,而我也是一個海灘人。

wiki了一下芒草,感觉是很梦幻的植物呀。我们福建这边有菅芒,类似于芦苇,一片片长在江边与坂上,在夕阳下也是一番风景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想就算是Elon Musk也是海灘人,一代人之後,不會有多少人記得他。
讚Liked by 1 person
真是滄海桑田,,,
也總是有些感慨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沒有見證朗豪坊的興建,十幾年前逛旺角時,見過一眼,覺得跟周圍的環境非常不合拍,到2018年年頭回香港玩馬拉松,跟隊友上過去一風堂吃日本拉麵。
讚Liked by 1 person
唔睇都唔知 Mongkok 嘅出處添!同老公講咗,佢話 “so it wasn’t because everyone’s “hou mong” 好忙 so it’s called Mong 忙 Kok?” Hahaha that was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me!
讚Liked by 1 person
喺英國有芒草,喺瑞典佢哋有 energiskog (energy forest)
讚Liked by 1 person
Next time go to Dignity Kitchen located in 618 Shanghai Street. Check their background and you will love it…https://www.projectdignity.hk/
讚讚
大帽山上有芒草,現在這類地方通通變成打卡聖地。香港近二十年山間田野被薇甘菊一類外來植物侵佔,能見到芒草、蘆葦一類植物都是在被好好管理的草坪或水邊。
我對於旺角的感覺也複雜,有巿井、潮流和懷舊,但這區就是都巿人能在嘈雜中自己閉關的考牌試驗區。能在旺角一街邊或一餐廳找到自我空間,去世界任何一角都理應可以做到。
讚Liked by 2 people
海灘人來去,不留痕跡。 表面上的痕跡早已被海水帶走,帶入海洋,帶入深底,隨著洋流到許許多多海岸與大洋。 而靈魂的印記卻悄悄流下了一小塊,仍在海灘的深處。
親愛的無明,新年快樂。
海與海相連,芒草與芒草飛揚。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