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959年,雖是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代,但彼此都有文化交流協定。在一個美國國家展覽中,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 (Nikita Khrushchev) 和美國前總統尼克遜(Nixon) 有一場「廚房辯論」,兩人在一個現代化美式廚房裏,對著鏡頭言談甚歡,實則針鋒相對,棉𥚃藏針。
尼古遜讓赫魯曉夫看看美國人普遍的廚房格局,有洗衣機,有雪櫃, 並說在加州每個家庭的廚房也是這樣的。 「我們很多家電,成千上萬套大量生產,直接給用家安裝,在美國女性生活變得很簡便。」
「這種有現代化㕑房的房子只要14000美元就能買到。大部分美國人(二戰老兵)可以拿出10000美元到15000美元買房。我們的鋼鐵廠工人,你知道他們現在正在罷工,不過他們每個人都買得起這棟房。他們一小時工資是3美元。這棟房,要是按揭25年或30年,每月交100美元就夠了。」
赫魯曉夫說:「這種東西我們有。」 「我們也有出得起14000美元買房的鋼鐵工人和農民。你們美國人造的房子只能用20年,所以開放商永遠可以賣新房。我們蓋房講求堅固。我們的房子是為子孫後代蓋的。」
1952年的蘇聯,每個工人家庭也獲派一間公寓, 人民也可選擇買房子,當時一套三房卧室就是12000盧布,面積大約12平方米, 不過廚房,餐廳,衛生間是好多家共用,因此赫魯曉夫說的普遍工人房屋,其實是一個集體公寓, 現代化的洗衣機,雪櫃,煮食爐當然沒有。
據說有些隨行記者當時和尼克遜參觀一個市集, 農民在那兒擺攤賣東西。當農民看到美國廚房的相片時,很多人都表示好奇,從未見過,爭相研究一番。
此個「廚房辯論」 其實還有更多美俄互相口頭較量的細節,不過我最記得就是普遍蘇聯人對美國廚房先進化的前所未聞。
在港生活幾十年,自問怎會有什麼電器未見過,我家有微波爐,乾碗碟機,電櫃,油壓暖爐,什麼也有。 不過來英的第一天,赫然發覺自己和蘇聯人無大分別。
首先是微波爐,鏡面的按鈕,真的令我無所適從,不知怎樣開微波爐的門,亂按一通又沒反應。 此時,居英的教授剛剛傳來短訊,問我到埗沒有,一切可好? 我回:「一切還好,是開不到微波爐。」
把微波爐相片傳送給他看,他說英國的電器是很複雜,不像香港那樣straight forward, 你按銀色bar 上的窗口圖像。
我按了數下,無反應。 教授說:「感覺只有一個制」 「你拿說明書看看」 此時,朋友又打電話來問有什麼需要幫忙? 我說 :「開不到微波爐呀」 「又找不到插蘇」
朋友說:「 你個大製在廚房櫃,你找找,然後把標示微波爐的制啪上,再按那個窗口圖像。」
幸好有朋友,我發現自己原來是低B的,像煮飯時發現電飯煲沒有反應,原來是未插制的低級錯誤。

微波爐弄好了,所有電器的總制也開了,我就打算開暖氣。 此回,我決定將勤補拙,避免錯敗,就找個manual 看看。
程式跟我在香港的暖爐不同,香港是一開一關,再調教溫度。 我以為此乃世界通用,原來不是。 英國的調温儀(Thermostat) 很複雜,名義是多功能, 實際是化簡為繁。
要調控温度,有4 個頁面,一個是手動調教,一個是自動模式,定下什麼時間,什麼溫度,全屋就會跟着時間而自動調節。 另一個是用家模式,而再另一個是裝置模式。
我明明跟隨手冊子指示按鍵,不知為何竟把整個Heating System 弄壞了! 全屋由22度,跌到18度。
教授安慰我:「heating system 的確很複雜,也不要太怪自己。」朋友則說 : 「趁天未黑,我拿個電暖爐給你吧。」
不想麻煩朋友,我唯有把窗簾關上,盡量保溫。霎時想起此公寓有個24小時支援服務, 此個服務的目標是把投訴在24小時內處理。
急急致電,熱線說已過辨工時間,唯有明早幫我把個案提升至緊急,並且24 小時內會有工程人員來維修。 帶著內疚掛線,都是自己衰手衰腳又白痴,令全家沒有暖氣用。
兩老覺得很寒,幸好有2 個熱水袋,抱著睡覺未至太凍。 第二天,我再打熱線跟進,他們都說,有人會來,叫我等電話,可惜一直沒有電話,當天下午5時也是沒有電話,我就知道不會有人來。
在英國,投訴是沒用的,我唯有是搏同情,再次致電熱線,希望他們明白單位向北,體感特別寒,而且已經沒有暖氣超過24 小時⋯⋯ 此種說法,差點聲淚俱下,金馬影后上身,每2 小時打電話去求救,每次不同語調,又不能太造作。
熱線中心的職員也認得我了。
「你好像不久前才打電話來。」
「是的,沒有辨法,我凍麻,只有打電話來才有希望,希望你諒解一下。」
對方忍不住笑,「 你等我電話吧,我打電話給不同供應商,看看有沒有人肯去你那邊。」
此回真的遇上好人, 緊急中心肯為我額外付費,找來另一個工程外判公司。 3 小時內就有工程人員到家,我實在不能埋怨太多,因為當天正是31/12, 大除夕日,肯接項目的工程師實在少。
工程師說是那個控制儀壞了,所以全屋暖氣接收不到任何指令。換上後傋裝置後,全屋暖氣才回復正常。 不過此暖氣的暖度不像香港,一開即熱,差不多要開一天暖氣才可令室內有暖意。
開一天暖氣? 不是吧! 我打電話給加拿大朋友,朋友說她家有3層,地庫那層放洗衣機及乾衣機,沒有人住的,不過她連那層也長開暖氣,開3 (中度) 其他沒有人的房也是3, 有人的地方才開5 (高度),氣溫設為22度, 全屋未達22度時,暖氣會自動加熱,一到了22度就會停。
「你一開一關,令電費更高,是真的,我8 歲移民加拿大,你信我吧!」
「不過有時太涷。然後系統不加熱,正廢柴!」
「不會,不是廢,你要有耐性,你出街也不要關,除非你去旅行,不回家睡覺才關。沒法跟香港的暖和比,因為香港的外面氣溫是熱。」
(長開暖氣,電費會是多少,我要等賬單來才知,不過未收到已經戰戰兢兢
近日很忙,因為暖氣解決了,我又要盡快把全屋電器的操作熟習。前天,為了用個洗碗碟機,我把教授,朋友,加拿大朋友也煩了,自己還看手冊,甚至看YouTube 來確定。
要學習的真的有很多,今日又學了怎樣處理水垢 (limescale) , 不是說笑,一日學一様,閱讀使用手冊,看YouTube , 再看產品留言。
突然發覺夜深了,無知的蘇聯人要睡了,電器,家務原來是那麼學海無涯,實在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那個微波爐估計跟我公司用的一樣,又是按一輪program才肯開動那種。所以我永遠買有個旋轉制那種平貨,家人會識用。今時今日,明明面板有1-0的鍵,按3分鐘不是很人性化地模糊邏輯的只要按3一次,而是要按start 0300然後按input/start。很多人寧願開火去煮。
我讀UI課程時寫過一大篇文交功課,講操控不用太仔細,數位輸入不及一條橫線清楚,不過已過十幾年,現在很多事物都有倒退現像,除了手機和電動車等時令科技外,多得科技和人性脫節。
讚Liked by 3 people
說起個timer , 係用手指在 0||||||| 那個位到掃, 我鬼知咩, 我也是用慣個旋轉鈕制⋯
讚Liked by 3 people
“在英國,投訴是沒用的,我唯有是搏同情,再次致電熱線 …" ,妳終於掌握到在此生活嘅精髓了,施主妳可以下山啦!
另外我窮呀,嚟咗就快兩年都冇開過暖氣!
讚Liked by 3 people
你估我唔驚呀? 但間屋向北呀,真係寒呀
讚Liked by 2 people
試過有一年冬天氣溫急降之夜,中央暖氣突然壞了,幸好家中有好多後備毛氊,馬上拿出來蓋實寵物的籠子,否則好易冷到牠們變肺炎。我家沒微波爐,也沒有洗碗機,我不會操作這兩種電器,在公司吃午飯,就只會按「加熱」,叮的一聲就搞掂了。去AirBnB有洗碗機我也不會用,自己手洗。
讚Liked by 2 people
那個洗碗機俾我媽咪閙到飛起,她以前洗完放乾碗碟機,而家冇乾碗碟機,洗完又要抹,唔happy 咁我叫佢用洗碗碟機啦,點知係乾不透,D杯每次也水滴滴
讚Liked by 1 person
美國人喜歡用洗碗機洗完碗碟將所有碗碟放在機內過夜的,明天拿出來就乾透啦。
讚Liked by 2 people
過了夜呀 都水滴滴 咁問個女,我都10 萬個為什麼,今日咪去了研究,研究不到10 分鐘,她又發現另一個問題就係熱水煲D steam 成日升上個cupboard 底部,唔掂咼,然後我又去Google , how to avoid steam from damaging cupboard. 就係咁又去Amazon 睇~ 然後幾小時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伯母都好煩喎,哈哈哈哈哈﹗
讚Liked by 2 people
好彩佢冇wp, 問題小兒童,每事問的細路女來的
讚Liked by 1 person
獎佢一粒陳皮梅啦。
讚讚
我家洗碗機係洗完,開機門等啲碗碟冷卻就可以。英國嘢咁煩㗎?!咩牌子來?以後唔買佢!
讚Liked by 2 people
Siemens 呀, 以為佢好掂 其實豬頭丙
讚Liked by 1 person
依個係 唔會再用 嘅 洗衣機牌子 之一 (唔好搵我之前個post呀
不過 我都唔知歐州仲有無 zanussi 金章 依個牌子
但係再外國
肯定唔係 大昌行 代理
所以應該唔怕嘅(?!
不過
個師傅其實係勁嘅
咁
都仲識行
依家都未壞
算係咁
讚讚
歐洲的氣溫和大氣品質很不同,為了保暖,電費與瓦斯費總是要斟酌。
一步一步走,一天一天過,為可愛的無明祝福祈禱。 暖暖過冬~
讚Liked by 1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