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刺殺騎士團長

如果一副肖像畫,型態神似自己,輪廓勾勒無懈可撃,單純的點線面結合就是看到自己嗎? 村上春樹筆下的《刺殺騎士團長》,主角是專畫肖像畫的畫家,他畫功了得,行內甚具口碑,但論技術的提升,就是他被妻子要求離婚後,住進朋友父親的舊居開始,朋友父親是知名日本畫家,可惜老年失智,晚年住進質素優良的養老院。老畫家的舊居位於山上,優靜,與世隔絕,主角同是畫家,但論資歷和藝術地位上都與屋主相距甚遠。在山上住的日子,主角醉心研究老畫家的生平和作品。有晚偶然發現閣樓有一副名叫《刺殺騎士團長》的作品,從未曾公開。

此畫神秘而潛藏一股喑黑力量,特别令畫家着迷。山上住的日子,畫家還認識了,同是住在山上另一邊的隱世富豪。有晚,畫家深夜在屋中聽到鈴聲,沿着聲音,發現小屋範圍的叢林,有一個隱蔽的小祠,鈴聲正由石頭下傳出,像呐喊救援的鈴聲密碼。畫家相約富商在日間把石頭搬開,發現一個圓型洞穴。洞穴内的中央有一個古代佛鈴,没有敲打樂器的人,就只有古鈴。 畫家把鈴放在畫室,不知不覺靈感活現。他在畫富商的肖像畫時,把富商的潛藏性格也畫進畫裡,畫中人已不局限於勾勒,臉朧的相似度,而是內在本性,人本善,人本惡,還有凡人皆有的黑暗面。在黑暗中的恐懼,死亡隙缝的人性颤抖,每人皆有,只是未去到那critical point, 黑暗的自己還可在日常的comfort zone 中匿藏。 而在黑暗面未被囌醒前,我們日常顯露出來的性格,内在或外在,就是由自身的經驗,處境,命運而shape 出來,每人的命不同,遭遇不同,所以性格也不同。 而當去到黑暗的critical point, 就是自己的潛藏黑暗跟自己的性格角力。人性之勝負,一切靠自己的修為。

可能是古鈴,又可能是小屋的磁場,畫家漸漸掌握到如何畫出可能連畫中人,自己也不自知的性格。有夜,像精靈,又叫作ideas 的靈魂,附上了《刺殺騎士團長》 的騎士團長人物,ideas 以畫中的團長裝扮現身。ideas 告知畫家,他就是中那洞穴走出來的搖鈴者。在人和精靈共存下,ideas 常常在小屋來去無阻。

有日, 屋主的兒子有感老畫家彌留之時,請畫家一同前往老人院探望,ideas也以老畫家筆下的騎士團長現身。當場老畫家看到自己的畫,竟然活現眼前,失智也正常了一半,不過思潮靈活,五官被嚇怔。此時,ideas扮的騎士團長,命令畫家像那畫的内容般,一刀捅入他(ideas) 心, 畫家不願,但ideas 説由畫家打開了洞穴去尋鈴聲開始,他從洞穴被放了出來。如果不殺他,那洞穴就無法關閉,打開的連結就必須在什麼地方再關閉起來才行,要回復秩序,沒有其他選擇餘地,而且不殺騎士團長,就無法找到失蹤的麻里惠(是畫家的學生,也是富商的私生女)。畫家沒有辨法,如村上春樹提到老畫家的弟弟,被迫參與南京大屠殺,長官下令他以殺農夫來鍛鍊膽量,他要砍三次才能砍掉人頭,長官命令,同我殺!直至砍得好為止。假若違抗軍令,定會牽連在日本的家人,甚至整個家族,迫於無奈下,老畫家弟弟為了保護家人,不得不做不想做的事。 回到日本,弟弟第一件事就是割腕自殺,以死謝罪,為自己挽回人性。

當然我相信村上春樹不是要validate 戰爭殺人的「合理化」, 而是欲帶出當人處於善與惡,正與邪的狀態下。没有單純的善,也没有單純的邪。 而人在下决定時,都是正邪難以定分界。 正如畫家用小刀刺穿了騎士團長般,無可選擇,一切如畫中的内容發生,失蹤的麻里惠被尋回,老畫家含着微笑,與世長辭。那畫就是記下老畫家前半生在維也納唸書時,反纳粹,反二戰的思想,當年他的愛人和同伴,刺殺納粹騎士團長失敗,與希特拉政權為敵的人,以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姿態流了無盡的血,壯烈地死,飲恨地死,死不瞑目地死。老畫家是時代倖存者,一身執着那些昔日同伴。他看到ideas 所扮的騎士長被刺死了,他自己也安祥地解脱了。大半生的忘不了,就是不想公義的血白流,被遺忘,他被時代禁言,他無力反抗,但就把歴史的人性反撲畫了下來。

一如副畫,刺殺了騎士團長後,畫家被畫角那長臉的人引領進入房間的地上黑洞,由「隱喻通路」遇到了渡船場沒臉的高個子,經過河、樹海、洞窟,見到思念中的妹妹,妹妹和《刺殺騎士團長》畫中安娜女士的幫助畫家,畫家以堅定意志,在走難的過程中,不被黑暗所吞噬,沒有成魔,畫家終於來到了現實世界,山上小屋的雜林小祠,石塚下方的圓形洞穴,終於安全了,隱世富豪查探洞穴,救出畫家。

要和畫家離婚的前妻,有了身孕,畫家直覺是自己有回從夢中令前妻懷孕。(村上春樹的舊招,咁橋唔怕舊,最緊要書賣,係咪,我就話係,單眼 :p ) 我認為村上春樹以慣常型式,表達宇宙間有些事情是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有些事情的發生很玄妙,像有些看不見的渠道令事情發展下來,隔空的因緣和合。例如,全球疫情,都不是因為每一個地球村的人去燃點,但就疫禍全球,千絲萬縷,但就變得人人也有關。

畫家重回東京和妻子破鏡重圓。過了幾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發生大地震,兩個月後,山上的小屋被火災燒燬,閣樓的那副《刺殺騎士團長》也跟房子一起燒了。但畫家和小女孩麻里惠都深信,騎士團長存在過,也存在着。如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但圍牆一直都在,在以巴。 民粹主義在二戰後好像被熄滅,但其實一直都在全球蠢蠢欲動。 宇宙間有些事情,眼前好像消失,其實只是在到處分身。

村上春樹的世界往往也是虚搆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織,所以有肉眼看不見的因果輪迴,世間的真相也是「真」和「虛」的重疊,人自己本身也是外在和內藏的重疊,有些暗黑面自己也不自覺。喑黑的自己冒出頭來之時,會發現自己站在成魔的邊緣,黑喑力量向你招手,那刻可能身不由己,又可能迫於無奈,但什麼也好,務必要黑暗中,找到個brake (剎掣),持慈悲。如書中一句 「任何事物也有明亮一面,多麼陰暗厚重的雲,背後也閃着銀色的光輝」 如果人生是一個旅程,我們就是旅者,我們只是地球過客,那就不要到處破壞,不要成為魔者。

敬天,敬山,敬地,敬宇宙, 但願每國也是謙卑的旅者。

廣告

小確幸

還有一日,就是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揭宗之日,村上春樹又再次被提名,可能又會再次做陪跑手,但不論勝出與否,其實村上春樹可以説是這時代的最具影響力文學作家。文學有時難免曲高和寡, 能走入尋常百萬姓家,就一定是村上春樹。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小確幸」, 不知從那時起「小確幸」變成一個潮語,小確幸的意思是生命中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感。炎炎夏日,那西瓜吃到最後一口也是甜的,是小確幸。 假期閒在家中,洗了一機衣服,把淸爽的內衣整齊地摺拾,那刻之寧靜是小確幸。網絡購物後,從手機看到派送中的訊息,那熱切的興奮是小確幸。用剩下的人工買了一台遊戲機,再發佈上臉書,那條發佈叫小確幸。 小確幸也淋離盡致地滲透商業社會,就連甜品店的布丁也叫小確幸布丁。

小確幸其實是一個的生活溫提,常常警醒我們在煩惱心的一角藏着一點光。那溫暖被我們長期忽略,而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發掘出生活的小確幸就會感到幸福。如果身邊有很多小確幸,你就會感到好幸福。

然而,小確幸是沒有方程式,幸福不能複製,不能模仿,你越刻意去追求幸福,你就越不幸福。小確幸是一種自我的感受,是每個人獨有。上班途中我用手機拍下道路旁的一朵超大的太陽花,那愉快是我的小確幸。但在他人眼中視之為無聊,談不上什麼確幸。所以小確幸是一種主觀感受,你不能代表我。雖然小確幸是屬於自己,但有時又會招人妒忌。有一種心理病叫Facebook Envy, 就是源於比較人家的幸福,當自己的幸福比人少或渺少的時候,不其然就會不開心和自卑, 甚至憂鬱。 心理學家認為解決方法是1) 戒掉Facebook 習慣 2) 查證虛實 3) 正視自己情緒並逐步自我解開鬱結⋯ 等

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比較是多餘的,因為任何型態的小確幸都是瞬間即逝,我們極其量只能留住回憶。佛教理有一個故事,一個旅人在曠野,忽然大象,老虎在後面追,人不斷奔跑,卻沒有地方躲藏。最後,他看到一囗井,心想是藏身之處。於是,一躍進井,才發現有四條毒蛇。慌張之際就抓緊沿井口垂吊的樹藤,往下爬,但上又有老虎大象,往下又有毒蛇,上又不是,下又不能,就在這時有五隻蜜蜂,滴下五滴蜂蜜,正好滴在他口裡,那甘甜令他忘卻痛苦。故事的旅人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曠野就是人生,大象,老虎就是無常,深井是生死,毒蛇就是四大五蘊,對於順境與逆境的領納感受,樹藤是生命缐,我們無時無刻不緊緊掌握自己的生命缐,而那蜂蜜就一時的幸福,人享受著蜂蜜,就是暫時忘卻危險的旅人。

5AC646CF-D56F-4DDB-9727-798C3CA3F209

 

 

空虛有盡時~ 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

  

上星期已一囗氣把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讀完,為免記憶褪掉,實在要及時把思緒記下。這故事可以說是繼「揶威的森林」後另一寫實作品。故事結構非常簡單,主角阿始活在幸福平淡的婚姻生活,偶然下遇見心靈契合的兒時同伴島本。大家互相坦白各自曾經的寂寞,而又在與妻子有紀子關係惡化後與島本發展婚外情。當主角阿始決定要拋妻棄兒的跟島本一起的時候,島本不辭而別,留下阿始跌入無底的空虛。

故事其實直指中產空虛,阿始是不折不扣的中產,有2 套房子,開BMW接載女兒上學,營運一間Jazz 酒吧。在社會中算過得不賴的一羣,過着𨥤逸的生活方式,經濟上能滿足奢華,算是社會中幸福的指標,可是幸福背後藏著無限空虛。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是一團慾望,當慾望得不到便痛苦,當慾望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阿始就是在成功背後有一顆寂寞的靈魂,所以他尋求愛,婚姻以外的愛是任意妄為,就是那刺激若狂令人心醉神迷,可以說那份愛是寂寞的救贖,在灰喑平板的一抹豔紅。
整個故事有三個象徵意義,隱喻着空虛的過程,分別是1)國境之南,2)太陽之西,3)沙漠 
國境之南是是一首島本和阿始兒時常聽着的歌,島本一直以為國境之南很特別,當知道那只是墨西哥的邊界時,她有點失望。那國境之南是代表人一直帶著幻想去迎接的理想生活,但當真正了解之後,大為失望,因為並𣎴是如心目中的美好。
太陽之西是西伯利亞的歇斯底里,一個農夫,只有一人在西伯利亞的荒野,每天耕田,放眼四周,什麼也是地平缐,每日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工作,一天突然體內像有什麼制關掉了,突然拍一聲斷掉,農夫不再作業,朝着太陽之西的方向行直到在荒漠餓死。可以說人生如果空虛寂寞的時候,往往缺乏方向,常盤旋在人生交叉點,國境之南可套用在婚姻,起初懷著期昐,憧憬著將來,當在婚姻之中又覺得不外如是,於是有日像西伯利亞農夫,內在不能運作,受太陽之西的吸引,朝著一個未知數前進,盲目閉心的不顧一切,就算前面是死路一條也甘願栽進。太陽之西可以是婚外情,也可以是中年迷失,總之就是突然任性的誘因。而沙漠就是一個種種誘因的一個客觀答案,人以不同方式生活,以不同方式死,最後只剩沙漠,真正存活的其實只有沙漠本身。即是無論生活在國境之南,還是太陽之西,此刻的快樂,或是寂寞也有盡頭的,也會變,人會老掉,情會疏離,緣份又會重聚,但真正永恆的只有沙漠。所以又何必執着國境之南或太陽之西呢?叔本華曾說人生的苦海是有盡頭的,及時地醒悟是能夠做到的,擺脫人生的空虛,無聊,苦惱,痛苦是存在。又正所謂人生如夢,轉眼就是百年。
再說:書中入面的阿泉是主角的初戀情人,她的人生可以說是被初戀毀掉,當阿始二十年後重遇泉時,他知道是自己的自私,無知,空虛,傷害了她。其實他的婚姻,婚外情,初戀,對愛情的背叛就是從來未懂什麼是愛情,怎樣去愛然後又周圍去愛人的後果。傷了自己又傷了人,真正情感成熟的人會有日回看,問自己「何必呢?」當踏出愛的第一步時,可以好輕率但最後的果,甚至過程是要承擔的,過程甚至結果不止是一個在教堂的承諾,是負責一個人的優點與缺點,生老病死⋯⋯ 好重!對嗎?重架,冇人話輕,冇人話sweet 冇人話絕對的苦,睇下值唔值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