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投訴處理方式

中學時代,英文科成績不錯,有次老師在課堂上稱讚我的一封英文作文投訴信,寫得非常好,老師還朗讀出來,那刻其實我十分尷尬,想找個山洞鑽。

第二天,我當時的老友突然友善地請我吃壽司,吃了一口不知什麼店鋪的迴轉壽司後,朋友就說 :「電訊公司收多我媽媽三個月台費,媽媽叫我寫投訴信,你幫我寫呀⋯⋯」 咬着壽司 「哦⋯ 」 然後朋友就把電話費單放在桌上,坐在我旁,她一邊吃一邊看著我草擬信件。 我記得,因為我只吃了一塊, 而老友一個人吃掉一整盒。

哈~ 朋友是用來利用的

大約一星期後,老友開心地告訴我,投訴成功,電訊公司退還台費。 她媽媽知道投訴信是我操刀後,託她給我一個紅封包。 我婉拒了,因為小事一樁,舉手之勞而且已吃了壽司。

自此之後,我就開始對寫投訴信充滿興趣,並認真硏究。 最佳的學習材料就是南華早報的投訴專欄。 那些投訴專欄簡直令人大開眼界。原來小小一事,可以有10 個論點去投訴。 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國人在超市買鷄蛋,她投訴一盒美國蛋,為何有大有細,蛋的size 不相稱。超市經理已經即時幫她換掉細size 的蛋,可惜她繼續投訴,並寫信去報紙,說經理把雞蛋輕易換掉的程序不專業,對其他顧客不公平,並有欺騙之嫌。我當下有感原來論點十分重要,可以放大但要有理。

除了南華早報,我也愛看屋苑通訊,那年代有個專欄是為住戶而設,住戶可以把自己對大廈的吩望和不滿投稿。 有次不同座數的住戶因自身利益就在專欄不停交烽,一石激起千重浪, 罵戰由原來2 個小住戶,變成幾十個小住戶敵對另外幾十個小住戶,然後戰場由屋苑專欄伸延到街上貼文。 內容開始互相抹黑,咒罵,和太多似是而非的事例。因為有太多不同聲音而被認為是噪音,屋苑通讯最後把專欄關閉。

隨着小了渠道表達意見,業主也有變遷,事件就告一段落。 不過屋苑期刊為了維持和諧假象,就把專欄永遠關閉。我明白到原來很多人只在乎和平的假象,甚至不惜用滅聲來解決問題。 問題的根源並沒有解決,閂閉溝通渠道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自我欺騙。

再長大一些,在社會工作,和同行朋友在聚會商討一些處理投訴案件的技巧。 朋友說她上司通常會把投訴置之不理,因為一拖再拖⋯ 那投訴就會不了了之。

我充滿懐疑, 即是不去處理?

朋友說 「是,讓投訴者知難而退」

我說 「如果我是投訴者,我會很憤怒,會向上一層繼續投訴,甚至加籌碼」

朋友說 「那就要看投訴者的耐力了」

我一直不能接受把案件置之不顧的態度,不過萬萬也想不到原來連政府也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轉移視線的態度去處理危機⋯ 竟然有不少人在經濟利益的關注下或其他因素而願意接受。

悲哀,不是因為慨嘆「 因革命而民不聊生」 而是未來的局面像已編好的黑暗劇本。妖魔化異見,把社會責任推在異者頭上,加以打壓。利用民眾的咒駡令異者失去道德高地。由於異者令到全城皆亂,太多雜音下,人民會覺得是燥音,然後贊成㓕聲。

廣告

對「後現代投訴處理方式」的想法

  1. 我想無明應是一個相當理性邏輯清晰思慮嚴謹的人
    這樣才能對投訴文信充滿興趣啊!

    政治(府)是一個很龐大又複雜的機構
    想要改變它不容易
    但總是有成功的例子
    事件會成多半是天時地利人和兼具
    但過程也是殘忍!
    希望當地的問題能夠逐漸開朗
    人人平安!

    Liked by 2 people

  2. 愈到現代,遇到更多的發聲管道,人們愈不聆聽彼此的聲音,連自己的心都聽不見了。 政府也是盡可能地忽略這些聲音,因為「許多人表達此一意見,相關單位將慎重考慮討論,敬請耐心等待。」 然後事情就沒了。
    所以人們只好以實體現身,直接當面說。 說了又很倒楣的被罵被打被誤解…

    愈到了現代,溝通能力愈退化,人們誤以為的文明發展變成了相互殘殺…

    Liked by 3 people

    • Edward, 我在讀你的新作,第二章呀,昨天看了一章,很久沒見,你可好?
      文膽~ 槍手那種,是的 , 但不是文筆好那種
      我公司有個紅褲仔,年紀老,個女都18 歲了,經驗豐富但真是不懂寫report, 他的report 是我做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